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土地热现象的背后
http://suihua.dbw.cn   2006-02-07 15:00:14

    “盐碱地,涝洼塘,风调雨顺才能多打两斗粮”。这是肇东市尚家镇的一句谚语。尚家镇4万人,10个行政村,耕地153100亩。这个镇恰逢去年无灾无害,粮食增产1500万公斤。

    五间村农民张占友与外出务工的农民签订了耕地转包合同,种植60亩玉米,去年仅卖粮就收入24000元,比上年多收7200元。看到张占友赚钱了,不断有农民从城里回到农村,重新拾起锄头。据乡干部介绍,实施粮食补贴和取消农业税以后,这种情况很普遍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也是农民回归土地的原因之一,常年的漂泊,尝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他们深深依赖和眷恋的还是土地。

    乡村依然是静静的,最忙碌的是黑土地上的播种者。

    “土地变得金贵了,农民对土地的期望也更大了。我们这里长期缺水易旱,生产成本本来就比别的地方高,如果外出打工的人回来多了,人均收入不但不能提高,还会引起新的土地纠纷。”镇村干部对此不无忧虑。

    据测算,现在尚家镇户均耕地20亩,所以,土地在这里变成生活资料,而不是生产资料。减少农民,实现规模经营,理所当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取消农业税只能是减少农民支出,要促进农民增收,接下来还需要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改革走到现在这个关口,只能向前。要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得到更多的收益,要让离开土地的农民得到保障,要让一部分农民鼓着腰包进城,仍然是我们当前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