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5日电市本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并正以超常的速度“奔驰”。去年,市本级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6亿元,同比增长11.6%,市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25.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27%和41.36%。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38.8%,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去年市委、市政府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将园区建设作为市本级工业发展的突破口,采取超常举措,营造洼地效应,四面出击,招商引联,使市本级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起势迅猛。目前,已有35家企业在园区落户,总投资13亿元,实现产值4.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1700万元,其中,去年园区入户企业11户,投资3亿元。
随着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的增多,已初步建成了轻纺、机电、建材、现代物流、办公设备和生活服务等六个功能区,效益日渐显现。昊天科技工业园完成投资1.9亿元,一期工程5个子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玉米变性淀粉、高麦芽糖浆、马铃薯精制淀粉等2个项目已试车投产,1个项目已达产;武晓风力发电塔筒一期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生产风力发电塔筒40基,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30万元,投资6500万元的二期工程项目正在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欧亚达农机大市场正式营业,实现销售额5000万元;和顺达汽车销售4S店、华冠特种钢一期、永明化工糠醛、昊宇玻璃钢、晨环生物肥、北方汽车4S店等项目进展也十分顺利。
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利民行动,办实事,办好事,打造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去年,市本级投资450万元改造市第一中学旧教学楼8000平方米,投资950万元完成了市第九中学8300平方米含天文台的新教学楼建设工程,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中等职业学校项目进展顺利,已投资1100万元完成主教学楼二层框架柱和第二、三教学楼三层框架柱,铺设校区——现代农业园区——绥胜干渠排水管线10公里,征用校区建筑预留地2.7万平方米,职业教育资源开始有效整合;创办了我市第一所老年大学,共招收老年学员300余人,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投资930万元建设了标准较高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医院现代医疗中心项目已投资1800万元完成桩基础,地下室部分完成工程量的40%。市、区新建住宅30万平方米,人均增加住宅建筑面积0.5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居住难的问题。投资320万元,完成了工业开发区供水管线、市区主线和居民小区的铺设改造,解决了6户厂家用水和近3000户居民吃水难问题。对市区内供热问题突出的25个居民小区的供热难问题,采取领导包抓、部门包扶的手段,保证了困难小区居民住上暖屋子。新建了新兴西路、迎宾路等4条道路和清真寺胡同等5条巷路,建设道路总长2306延长米,面积34596平方米;安装了6条路的路灯437基。
净水厂土建和设备安装工程已全部完成;绥兰路出口改造、中直南路拓宽、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分区路等5项排水工程,铺设排水管线总长2537延长米,给水管线8420延长米;维修改造10座公厕;投资100万元,配置了环卫运输车辆;垃圾处理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城市保洁功能明显增强;重点绿化了“四路一岛一园”,新植、补栽银中杨、黑松等20余种乔灌木10余万棵,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热电联产项目热源工程基本完成主厂房土建、两台热水炉设备安装和配套附属设施建设,热网工程铺设一级管网9000延长米,为今年实现城区局部供热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救助弱势群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本级实现并轨3626人,并按时发放了经济补偿金;对市直76户企业5500名离退休人员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近30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全面推行“五位一体”城市综合社会救助措施,对市、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3000人实行救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开始启动。积极开展社会捐资助学活动,使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资助。深入开展了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千名春蕾女童救助活动”、“助残行动”,有效解决了弱势群体衣食、医疗、教育、就业等实际问题,加快了脱贫解困的步伐。与此同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接待处理,全年共接待信访案件701件6022人次,妥善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