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六个创新”构筑党建新特色——全面开创我市跨越发展新局面系列报道之七(党的建设篇)
http://suihua.dbw.cn   2006-01-09 13:00:26
  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精心谋划和运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创业型班子、项目型干部、服务型组织、技能型人才、双带型党员“五型”群体牵动战略,牢牢把握党建工作新思路,加大探索创新力度,着眼“六个创新”构建特色党建体系。去年,全市各级党委注意用开放的理念指导党建,以创新的方式推进党建,初步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由单项精品向系列品牌、由单一推动向党群互动、由封闭运行向民主开放的转变。
 
  着眼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创新党组织设置。我市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党员流向、专业分工、行业分布,加快在新领域特别是直接服务群众和带民致富的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一方面,及时跟进劳务输出组织设置党组织。市委组织部总结推广了明水县建立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的经验,采取依托劳务输出管理机构、依托村(社区)、依托劳务输出基地,强化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目前,全市已建立劳务输出党委1个、党支部(总支)300个,其中异地建立党支部280个,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务工党员管理网络和劳务经济服务网络。一年来,劳务输出党组织调解劳资纠纷1200多次,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另一方面,及时跟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设置党组织。在具备条件的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民股份合作公司、服务区经济联合体、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中建立党支部208个,党小组1264个。去年共培养积极分子526名,发展党员147名。此外,还适应党员分布的变化,对1010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全方位整建,基本做到了新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
 
  着眼于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创新选任机制。我市按照“创业型”班子建设的需要,大胆探索科学管用、充满活力、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基层干部选任机制,重点在创新用人标准和改进选人方式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在用人标准上,大力提倡选能人、用强人,根据创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用条件,按照“小康路上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济人、群众贴心人”的要求,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青冈县、兰西县分别明确了“项目开发型”、“市场经济型”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条件。在选人方式上,农村重点实行“双推双投”(群众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办法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社区采取“定标公选”方式选拔党组织书记36名,并从大学生志愿者中选派40人到社区任职。北林区还探索了“三票制”(社会各界代表民主推荐票、常委会提名票、全委会表决票),选拔乡镇党委书记5名、乡镇长6名。同时,提倡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60%,社区书记与主任全部实现了“一肩挑”。
 
  着眼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创新培训方法。我市根据调查掌握的基层干部个人所需,研究制定培训规划,分类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培训。对需要新知识、新政策、新理论的,实行远程教育、高校短训、党干校办班培训,全市参加远程教育的基层干部800多人,在农大、工大、林大等院校举办专题培训班33期、培训1600多人,依托各级党干校办班56期、培训4390人次。对需要上项目和适用技能的,采取外埠考察学习和基地培训的形式,全市共建立乡镇实用技术培训基地640个,街道职业技能培训示范点38个,依托基地培训基层干部3700多人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1300多人。仅庆安县、明水县在无锡培训乡村干部100多人,肇东市在东北农大、哈工大培训200多人。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乡村干部轮训工作,两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65期,培训乡村干部及后备干部16616人,占乡村干部总数的76.4%。
 
  着眼于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创新工作方式。我市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出发,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利民承诺、“一事一议”,引导农村、社区党组织把工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推行党务“八公开”,通过会议、媒体、公示板等形式,重点公开党内重大决策决议、基层干部选任、干部监督管理、后备干部选拔、“先优”评选、发展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扶持和补助困难党员等内容,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开放程度,落实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实行利民承诺,乡村班子每年初对扶贫解困、公益事业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列出具体项目,向社会和群众做出公开承诺。一年来,乡村两级党组织向群众承诺项目6300多项,践诺率达到90%以上,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规范“一事一议”,在兰西、海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村党组织在领导村务工作“一事一议”中的作用,规范了“一事一议”内容和程序,有效解决了“事难议、议难决”的问题。
 
  着眼于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创新活动载体。我市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叫响了以“学先进理论、创一流业绩、树良好形象”为内容的“学、创、树”活动,在不同层面确定了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重点实施了“六个行动”,加快发展创业行动。大力开展以“思想政治建设好、加快发展业绩好、‘两风’建设成效好、选人用人导向好、利民承诺实施好、群众公论评价好”为目标的“创业型”班子建设活动,建立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加快发展、干事创业上来。目前有40%的乡村和街道社区班子达到了“创业型”班子标准。党群共建富民行动。在农村新发展产业示范服务基地268个,农民股份合作公司217个,专业合作社274个,产业协会293个,党员服务区经济联合体1798个。服务群众志愿行动。组建助农服务队1512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495个。北林、海伦建立助农服务队410个,提供各种服务1400多项,使10多万农户受益。立足岗位争先行动。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特点确定了5876个岗位的先进性标准具体要求,开展各具特色的争先创优活动,农村党员争当“五种人”,企业党员争当“五个能手”,社区党员争当“五个骨干”等等,涌现出“10名市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00名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000名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弱势群体救助行动。深入开展“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和“走千个支部、访万名党员”活动,加大了“助医、助残、助学、助困”力度。全市走访慰问贫困党员、贫困职工1.2万户,帮助解决生产生活难题3.6万件,提供技术、信息服务5400多项,落实生产资金4230万元,义务诊病3.3万人次,资助贫困生1.1万人。从我做起节约行动。开展了建设“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医院”等活动,自去年9月份以来,仅市县机关减少经费支出达230万元,党员参加“义务服务日”3.8万人次。
 
  着眼于提升工作运行质量,创新配套制度。我市围绕建设开放活跃、规范高效、服务有力的基层组织,注重从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用制度管理队伍、约束党员、规范工作,探索形成了保持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共产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意见》、下发了《关于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通知》。各地围绕贯彻落实意见、通知要求,制定形成了六个方面的制度规定7200多项。如,立足强化党员管理,建立了党员分类管理、全员登记等党员经常性管理监督制度;立足提升党员素质和“双带”本领,完善了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等党员教育培训制度;立足树立党员先进性形象,健全了主题实践活动、岗位目标责任、党员作用发挥制度;立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员领导干部接待日、党员联户帮扶等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立足发展党内民主,完善了党员议事、党内情况通报、信访举报申诉受理等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立足纯洁党员队伍,完善了不合格党员处置制度。从而达到了固本强基的目的。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