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寒地黑土涌绿潮——全面开创我市跨越发展新局面系列报道之五(寒地黑土经济篇)
http://suihua.dbw.cn   2006-01-05 11:00:48

  在绥化这片广袤的寒地黑土上,生长着富有含金量的绿色食品。到过我市的人,无不惊叹这片土地的神奇,绿风尽吹,绿潮涌动。去年,全市经国家认证的A级绿色食品面积达913.6万亩,有机食品面积12.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面积150万亩,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1.4%、50%和95.7%。全市绿色食品实现增加值50亿元,占全市农业增加值的43.8%。全市绿色食品基地农户达54万户,绿色食品人均收入260元,占全市农村人均收入的10%左右。我市有135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60个产品使用寒地黑土证明商标标志。绿色食品产业正在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

  绿色食品形成规模品牌亮

  据权威部门介绍,我市发展绿色食品龙头企业60个,共开发出粮油、乳品、肉类、蔬菜、饮品、调味品、饲料和生产资料8大类32个系列135种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产量达454.6万吨,共形成米产业,大豆产业,水稻产业,蔬菜产业,绿色、有机葵花产业,马铃薯产业,乳品产业,肉类产业8个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带。特别是我市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试点市后,基地建设规模和产业后发优势更为明显。目前,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发带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总量,在全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去年,我市招商引资上大项目,培育了加工企业群体。

  盯住绿色玉米食品加工。肇东华润酒精有限公司、青冈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和肇东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相继依托玉米生产基地发展壮大,进入绿色食品开发领域,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绿色玉米产业开发。

  瞄准绿色乳品、肉类加工。伊利集团与肇东绿洲乳业集团和安达红星乳业集团嫁接合作,加盟绿色食品开发后,绿色乳品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南京雨润集团兼并绥化大众肉联,开发出赛利牌绿色牛肉,安达外贸肉牛有限公司开发出牧歌牌绿色分割牛肉,北大荒肉业落户望奎,开发出按照欧盟标准、美国农业部标准和国际食品行业标准生产的分割猪肉。

  看好绿色大米加工。庆安县七河源、鑫利达和双洁米业占据全市绿色水稻加工份额的五分之一;绥棱利凯米业,绥化黑龙粉米、双河米业和沃必达集团,在开发出精制米、免淘米、多元珍稀米、富硒米和有机大米的基础上,正在向开发稻糠油、植酸和大米方便食品迈进。

  青睐绿色大豆生产加工。海伦松北王集团、绥化金龙油脂和庆安庆翔油脂,正在开发大豆蛋白肽产品。此外,绿色饮品产业也是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庆安大高粱酒、庆泉酒和源升河白酒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我市已发展16个绿色蔬菜品种,12个绿色大豆品种,11个绿色饮品品种,10个绿色乳、肉品种,5个绿色玉米品种。红星、龙凤、成福和华润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绿洲、大众、沃必达、鑫利达等11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我市还有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命名的牵动50万亩以上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7家。这些龙头企业共开发出红星牌乳粉1个驰名商标,尽美牌玉米淀粉、绿洲牌奶粉、冰花牌味精、庆泉牌大高粱酒、源升河牌白酒、松北王牌大豆和沃必达牌绿色食品生产专用肥7个著名商标。目前,我市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已达30多亿元。

  抓好绿色食品开发,我市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标准、抓管理上,组织基地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大力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限量使用化肥。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还联手组成生产技术指导队,为基地农户生产提供常年服务,从源头打牢食品“安全网”。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绿色食品科技园区4个。

  我市从打造品牌入手,走资源整合带动品牌整合的路子,通过实践,总结探索出发展寒地黑土经济的新路。

  建立寒地黑土质量标准体系。我市对109个产品系列注册了质量证明商标,其中有15个产品系列注册了原产地商标。去年,已有20个会员企业为80种产品申请使用寒地黑土标志。市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还在美国注册了寒地黑土商品商标,有大米、杂粮、大豆制品和山产品等29种产品完成了FDA认证,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准入证”。

  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我市由协会牵头立项,依托会员企业,采取股份制运作的形式,在哈尔滨建成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协会与苏州市世运商行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寒地黑土绿色物产直销店;与北京东方慈明科贸有限公司签订了在绥化建立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开发认证有机食品蔬菜和粮食产品,为2008年奥运会服务,提高了我市绿色食品的知名度。

  绿色产业任重道远

  近年来,尽管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较快,但在喝彩声中也应看到薄弱的一面。

  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基地生产水平的提高。由于龙头企业总体实力不强,致使产品档次降低。生产加工的产品,多数是大路货,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外向型产品少,在市场销售中,绿色食品优质优价体现得不明显。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影响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产业化运行,迫切需要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普遍建立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学技术、用技术,实行科学种田、科学养殖。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基础设施投入少,技改资金投入少,龙头企业原料收购资金紧张,新产品研发资金和产品宣传推介资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无偿投资,部分企业想贷款不具备条件,既影响了生产规模扩大,又影响提档升级。面对这些在发展中暴露出的新问题,市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寒地黑土经济顺畅发展。

  绿色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今年,我市提出促进绿色产业战略升级,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并重点扩大基地生产规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绿色经济总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绿色食品强市建设进程的目标。

  许多业内人士感受到,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虽已有了很高的地位,但要引起警觉的是,其他省市也正在迎头赶上。我们要居安思危做出调整,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增加绿色食品生产总量。我市已确定在5个国家级大型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搞好玉米、大豆、水稻等优质产品产业带建设。在4个省级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根据区域优势建设高标准、示范作用强、辐射面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科技示范园区。基地的开发向山、牧、畜、禽产品方向延伸,向有机食品方向发展,扩大畜、禽、渔养殖认证规模,下大气力上绿色饲料加工项目,提高绿色食品的增加值。同时,引导农民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和生物农药,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保证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质量标准,把我市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攥成拳头,形成合力,改变了以往散兵闯市场的打法。由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牵动进行品牌整合,打造寒地黑土品牌,解决品牌多而杂,开拓市场力量分散的问题。一方面引导现有企业联合起来,以名牌产品所在企业为核心,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对新上加工企业,统一品牌,实行一牌多品,不搞一品多牌。

  市场体系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必要载体和组织基础。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完善绿色食品物流体系,加快市场开发进程;依靠产品内在质量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加强专营店和连锁店建设,全面提高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信誉度。充分利用协会网站,瞄准京、津、沪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市场,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在质量标准上同发达国家食品标准接轨,把寒地黑土绿色物产打入日、韩、美和欧盟市场。

  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我市的绿色食品“照亮”大市场,让寒地黑土经济熠熠生辉。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