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胡世英同志在全市农村“五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http://suihua.dbw.cn   2005-12-19 13:00:44
 
      胡世英同志在全市农村“五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05年12月16日
 
  几年来,我们在深入开展“三个十”创评活动的基础上,从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要求出发,探索开展了“五户”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发展“五户”中心户10万户,这部分农户带头学习政策理论,带头开展文体活动,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带头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带头参与项目建设实践,充分发挥了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倡导文明、活跃文化生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作用,在他们的示范、辐射、带动、引领下,更多的农户正在积极踊跃加入到促进农村文明富裕、稳定和谐的实践之中。实践证明,“五户”建设工作群众欢迎,上级认可,成效显著,大有可为,目前已经成为我市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新品牌、新亮点。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同志、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董耀鹏同志到我市调研时都对“五户”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了我市“五户”建设的工作经验。
 
  这两年,全市抓“五户”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尤其是北林区的“五户”建设工作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市的前面,趟出了很多创新发展的路子。通过看专题片、听典型介绍和座谈发言,加上平时了解掌握,感到北林区在“五户”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首肯的地方。一是“五户”建设氛围很浓。北林区通过工作会实施启动、动员会宣传发动、现场会总结推动等办法,使干部群众对这项工作实现了从不了解到深入理解,从不接受到全面认同,从被动抓到自觉开展的转变,而且越抓力度越大,越抓办法越多,越抓措施越实,越抓效果越好,现在全区上下形成了高度重视“五户”、积极推进“五户”、大力培植“五户”的浓厚氛围。二是“五户”建设活动开展的好。从他们的介绍中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发挥“五户”作用,他们在各级组织和“五户”之间、“五户”与“五户”之间、“五户”与群众之间搭建了3个互动平台,采取理论进农家、科技进农家、政策进农家、文化进农家、项目进农家等形式,开展了贴近群众生活、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他们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城乡共建等活动,使“五户”的整体功能不断得到强化。三是“五户”建设推进机制比较健全。从组织领导、服务指导到基础建设,全程化全方位地制定了保障措施,确定领导包扶,指定部门协抓,安排干部专抓,建立起了有利于“五户”建设健康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总结交流北林区“五户”建设经验,不断壮大“五户”队伍,推动“五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发挥更大作用。下面就深入推进“五户”建设工作我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五户”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又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7条意见,针对农村实际提出了着实管用的措施要求。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7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构建和谐绥化,首先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总目标之下,“五户”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一是“五户”建设为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启了新的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就目前而言,绥化的中心是发展,大局是稳定,重中之重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以“五户”建设为切入点把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做到庄稼院,做到农民群众心坎上,解决了发展无思路、增收无门路、致富无出路等农民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实化为看得见、听得着、体会得到的具体着实的东西,拉近了宣传思想工作与农民的距离,更好地发挥了鼓励创造、引导发展、帮带致富、凝聚人心的作用,从而做到虚功实做,虚事实抓,更好地体现宣传思想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二是“五户”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找到了新的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乡风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也包括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既快又好、既多又实地落实到最基层。现在看,我们的农村文明建设可以说任重道远,无论是群众的思想观念、文体素质,还是村容村貌、乡风民俗,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差甚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去甚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哪里破题,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五户”建设从形式到内容,都比较充分地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含量,思想政治、文体建设、理论学习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的开展,使建文明村屯、做文明村民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五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一条必由之路。三是“五户”建设为创造性开展群众工作总结了新的方法。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党委政府的指导服务职能不断增强,这种指导和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抓典型,树样板,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五户”建设工作就顺应了这一要求。一方面,“五户”是党委政府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说农村工作难做,难就难在如何让农民认可、接受和满意上,简单地说说讲讲、硬性地强迫命令很难奏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必须讲求艺术,注重方法,注意用身边事、身边人、身边典型教育引导群众,从而让他们认可、相信和接受。我们抓“五户”建设,就是针对农民不见效果不信、不见利益不干这样一个特点,有重点地培养一批各个方面的中心户,通过他们的发展变化,让更多农民受教育受触动,自觉地接受新事物,投身新实践。另一方面,“五户”是党委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帮手。“五户”带头学,带头干,带头讲文明,带头谋发展,他们讲什么农民真听,他们教什么农民真学,他们发展什么农民真信,这种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潜移默化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等于群众中培养建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这对于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级服务管理的功能是一种深化、延伸和加强,起到了村级组织、村干部难以起到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五户”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四是“五户”建设为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素质探索了新的举措。目前,农民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从我市情况看,农民接受新事物慢、科技应用意识差、政策理论水平低、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比较普遍,很多农民都怀着温饱即安、小富即满的心态,这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障碍。“五户”建设的深入开展,除极大地提升了中心户这部分群众的整体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在农村营造了一种学理论、用科技、讲文明、上项目、奔小康的“小气候”,使广大农民时时处处受到这种感染和熏陶,逐渐培养和形成一种致富热情、创业干劲和文明习惯,对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要强化推进措施,确保“五户”充分发挥作用
 
  充分发挥“五户”作用,是抓好“五户”建设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推进“五户”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精心谋划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真正把活动开展起来,把各类中心户的作用发挥出来,把广大农户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五户”的主观能动性,使“五户”建设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首先要搞好指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与“五户”的联系,经常深入到农村基层和各类中心户家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情况,帮助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采取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讲意义、讲任务、讲要求,使乡村干部知道什么是“五户”建设工作,知道如何组织“五户”开展活动;使“五户”知道自己是什么户,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如何发挥作用。其次要抓好典型。要精心选择、培养和树立一批高标准“五户”典型,总结他们的做法,推广他们的经验,给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现身说法,帮带引领更多的的农户加入到这个行列。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选树的典型要叫得响、推得开、立得住、树得牢,真正体现出榜样的力量,样板的力量,让群众跟着他们学,学就能学好,跟着他们干,干就能干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农户认识“五户”、支持“五户”、参与到“五户”活动中来,扩大“五户”建设工作的覆盖面。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五户”建设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努力营造全市上下、社会各界都来关心、理解、支持、帮助“五户”建设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要通过宣传推广典型,使“五户”有光荣感、有责任感、有义务感,使群众有信任感、有认同感。第三要开展好活动。“五户”的生命力就在于活动。“五户”建设工作的关键是组织“五户”开展好活动。“五户”只有靠活动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影响和带动群众。全市各地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把“五户”建设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让“五户”展示特长,发挥作用,带动广大农民更好地完成中心工作任务。当前看,理论学习中心户要重点搞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吃透政策精神,增强政策观念,引导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精神上来;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户要重点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力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创建中心户要重点做好带领群众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文体活动中心户要重点组织开展好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小康建设中心户要重点做好传播致富经验、传授致富技能的工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第三,要把握好工作原则,把推进“五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五户”建设既是一项创新之举,更是一项务实之举,必须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一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支撑。要把“五户”建设工作与当前我市农村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十好”乡镇、“十化”村、“十星”户创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农村股份合作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五户”作用,引带群众共同致富。二是要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是“五户”建设保持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开展“五户”建设必须把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开展“五户”工作时,不能简单化,不能强压担子、硬给任务、提过高要求,要靠启发自觉,调动农户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坚持从我市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群众想办而自己又办不了的事情入手,真正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赢得群众的认可、信任和支持,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农民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体,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归根结底要靠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把“五户”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素质上,始终遵循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增强能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四是要坚持注重质量,积累发展。开展“五户”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着眼多数,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该明确,“五户”是客观存在于广大农户之中的,我们开展“五户”建设的目的是发挥各类中心户的作用,而不是在评选“五户”。所以,在确定“五户”时要坚持标准,按照“三个条件”、“两个功能”科学界定,是什么户就定什么户,有多少户就定多少户,不能人为拔高,力戒形式主义。同时,开展“五户”建设要因地制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循序渐进,积累发展,逐步扩大“五户”建设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五是要坚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各级党政部门和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切实担负起“五户”建设工作推进落实中的相关职责。要科学制定“五户”建设规划,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五户”建设的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要制定向“五户”倾斜的优惠政策,通过给荣誉、给待遇、给奖励,通过城乡共建、文明单位帮扶等为“五户”建设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08年度绥化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申报
·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家园
·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感恩号》在行动
    图 片 新 闻
多彩声屏如歌岁月
五环广场竣工剪彩仪式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