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绥化广播电视中心。 |
———我市广播电视事业30年的发展与回顾
新闻背景:我市广播电视事业最早发端于1948年建立的肇东县有线广播站。从1950年以后,绥化区域内陆续建立了有线广播站。1971年建立了地区级的绥化电视调频转播台,1972年建立了绥化地区广播事业局,1984年绥化电视调频转播台升格为电视台,1997年建立地区级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和绥化有线电视台,2000年撤地设市建立了绥化市广播电视局。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春雨,绥化市(地)广播电视事业在广袤的沃野上茁壮成长,节目丰富多彩、设施装备先进的现代传媒网络,为绥化570多万人民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精神大餐,也收获了殷实的文明建设硕果。
一束束动听的声音,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构织成一个个光电与声屏完美组合的色彩世界。百姓在声屏世界里追寻着生活的梦想,广电人在声屏世界里实现着理想和荣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绥化市(地)广播电视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围绕市(地)委中心工作,不断提升事业发展水平和宣传质量,为全市(地)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听众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是绥化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从2005年4月16日起,每周六早8点至9点,由绥化市委、市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和绥化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新闻专栏节目———行风热线,向全市广大听众打开一扇“端正政风行风、优化发展环境”的窗口,也在市民百姓中引起强烈反响。绥化市区居民王先生说,“行风热线”节目通过直播的形式使观众积极参与,形成了互动,既拆掉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墙壁”,也拓展了了解社情民意和机关风气的渠道,使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行风热线”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广播新闻奖社教类十佳栏目奖一等奖,实现了绥化地市电台合并以来一等奖“零的突破”。“行风热线”节目的成功,是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创新机制、超常发展的一个经典范例,更是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
1972年,当时绥化地区自身没有广播播出机构。1997年10月,原绥化县级市的绥化人民广播电台整体上划到绥化地区广播电视局,组建了地级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县级台的格局满足不了地级宣传的需要,当时绥化人民广播电台提出了“摆脱困境、力求出新、实施精品、产生活力”的建台方针,本着“导向第一、听众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对原有节目进行全面调整。除转播上级台节目外,共设置了新闻、社教、文艺、服务4大类16个栏目。2003年,为进一步提高节目品位,对节目进行重新整合,开设了新栏目。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狠抓六个规模推进、实现六个总量扩张、加速构建六个新格局”,以大事大项为牵动的项目开发建设,市区一体化,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两个翻番”等重要战略进行广泛宣传,使宣传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运营机制的创新,借助社会资金支持,给绥化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和活力。2004年10月1日,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交通广播,开创了专业广播的先河。每天5:55开始播音,22:00结束,全天播音16小时零5分钟,全部采用直播形式,节目全部是自办。“传服务之声、做司机之友、连百姓之情、展娱乐之园”,成为交通广播的节目宗旨。喜闻乐见的互动节目,深受广大市民特别是司机朋友们的喜爱。出租车司机侯先生说,每天,交通广播伴随他开始一天的工作,轻松愉悦的节目不仅能解除他的劳累,还为安全驾驶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侯先生说,绥化交通广播成了他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随后,绥化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办了音乐广播、农村广播两个专业广播。2008年又开通了“与百姓零距离”节目,丰富多彩的节目通过电波走进市民百姓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丰盈的精神食粮。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广告创收从8年前的数千元达到现在的近200万元。专业广播的开办,国家没有出一分钱,也没有向老百姓要一分钱,是市广播电视局和广播电台自筹来的。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广播电视事业如此快速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无线广播的利用,为绥化广播事业的飞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县(市)的广播节目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得到听众的重新认可,节目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2005年,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全部采用了数字化技术设备,购置了6套音频工作站和相应的周边设备及采访设备,购置了1kw固态发射机及其天馈线系统以及微机、延时器、调音等设备,技术指标较高,播出效果越来越好。
百花竞艳,春色满园。30年来,我市广播事业从有线广播发展到无线广播,从综合性广播发展到专业性广播,从每天定时3次播音到全天播音,从以转播上级台节目为主到以自办节目为主。一束束电波,传递着党的方针、政策,也架起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
广播事业大发展,电视宣传事业欣欣向荣。
原绥化地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绥化人民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张文墨等人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绥化地区只有电视转播台,主要插转上级台的节目,自办节目很少,有时只是播放会议报道,多播放电影。作为绥化第一代电视新闻工作者,张文墨对绥化电视事业的发展历史感慨万端。他说,当时的电视报道会议,用的是拍摄电影的机器,剪接是手工制作;影像不清晰,还总担心出错误。播音是随播放进行,很难保证声画一致。他自己既是摄像员,又是记者、编辑、制作、配音等数职一肩挑。
1979年结束了绥化地区只能发射黑白电视的历史。1984年9月13日,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省广播电视厅正式批复,绥化地区电视转播台升格为电视台,呼号为“绥化电视台”。开始有了自办节目的功能。
创业是艰难的,绥化电视台的自办节目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1985年上半年开始试办“全区新闻联播”节目,只播出少量的会议录像片和电视讲话,播出时间和节目时长都不固定。1992年经省广播电视厅批准,绥化电视台有了自己的频道,开始在绥化电视台频道中播出自办节目。1998年9月“全区新闻联播”节目改为每晚18:15播出,“全区新闻联播”节目在家乡的荧屏上长演不衰。
2000年,绥化地区撤区建市,绥化广播电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绥化电视台购置设备、培训人员,在召开绥化市第一届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时,成功的对会议的盛况进行了6次现场直播,受到了广泛好评,这也是绥化电视台有史以来进行的第一次现场直播,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凡是全市性的大型活动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运动会、抗震救灾募捐等,全都现场直播。
2004年10月1日,绥化电视台推出了以贴近民情、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为宗旨的新闻栏目《晚间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生活,充分体现了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人文关怀。《晚间新闻》节目还首次实行了制片人制,这在绥化电视台也是第一次的有益尝试。
绥化电视台的设备也不断更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员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各县(市)的电视事业也逐渐得到发展。充分利用电视新闻宣传阵地,对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绥化撤区建市以来,市广播电视局领导班子想大事、干大事,谋发展、快发展,带领全系统广大职工大干快上,全市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绥化电视台采编播水平越来越高,技术力量越来越强,设施设备越来越先进,不仅先后推出了“晚间新闻”、“关注行风”等深受各级领导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好评的名牌栏目,而且在历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及各种大型活动中,都能进行现场直播,绥化电视台所主办或承办的“万达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上升为绥化市文化生活的标志性品牌。
绥化市无线电视事业经过绥化广播电视人的辛勤努力和顽强拼搏,从一个刚开始不能独立制作节目的电视转播台建设成为如今设备先进、技术精良、采编水平较高、能独立承担大型活动现场直播任务的市(地)级电视台,成为全省的骨干台之一。
从无线电视到有线电视、数字电视,我市电视事业发展实现了“三级跳”式的跨越。绥化市的有线电视事业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绥化辖区内的有线电视是在1994年前后兴起的。对原县级绥化市有线台的网络进行了改造,改变了“一线串”传输方式,实行一户一终端,提高了收视质量,方便了维护和管理,传输节目达23套,用户达2万多户。2004年,黑龙江省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解体,我市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开始寻找新的战略合作伙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局长冯国慧带领有关人员11次进京,6次到省进行哈淡,于2005年与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绥化(包括海伦、绥棱)有线电视网络成功加入了中广有线公司,在全国是第14家,在东北三省是第一家。2005年底,中广公司投入资金为绥化市北林区每个乡镇广播电视站都购买了维修工作用车,投资3500万元,用于市网络公司建设2000多公里的农村光纤网络,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4万户,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7年,市广播电视局确立了“巩固城网、扩展农网、多路突围、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摆脱了网络建设的困境,有线电视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加入中广公司的绥化、海伦、绥棱三地建设光纤网络6808公里,实现了光缆村村通,农网入户占全市总数的50%。2008年,中广有线绥化分公司开通了数字有线电视,现已入户5000户,收入达150万元。
如今,绥化市的有线电视事业已达到了用户62.5万户。市本级达到了用户13万户,年收入2000万元。北林区农村屯屯通有线电视,城乡开通了数字有线电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全市通过光纤联网,数字微波等形式进行网络建设,或联大靠强,或租网联通,或自筹资金,千方百计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目前全市光纤总长度已达10285公里,是5年前的52倍,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现在市本级城乡有线电视用户已突破13万户,农村用户已突破7万户。全市城网用户达到23.5万户,农网入户39万户。今年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建立了绥化市数字电视平台,引进数字电视节目信号。3月17日,市区城乡包括海伦、绥棱同步开通了数字电视,用户可以收看到113套高清晰度、多元化数字电视节目。现在,全市广电系统创收突破1.5亿元。市本级的创收从2003年开始,每年以400万元的速度增长,2008年可创收3800万元。庆安、海伦、肇东、安达、望奎、明水6个县(市)局创收超千万元。制作、奉献精美的精神大餐,需要一支素质高、作风过硬的团队。
30年来,绥化市(地)广播电视系统各级各届领导班子,按照“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特别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广播电视局的及时指导下,一手抓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构建“先锋工程”,全力打造“五型机关”,以其“知难而进、奋力拼搏、唯先誓夺”的时代风貌,展示了“清醒、大气、沉实、卓越”的广电精神,奏响了绥化广电“五型”机关创建的辉煌之歌。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牵动,创建学习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和谐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和廉洁型机关,全方位提升了广电人干事创业的素质和激情,业绩骄人,硕果累累。翻开《绥化广播电视志》,各种先进集体、个人的殊荣令人感动,各种级别、等级的新闻奖励令人心动:1999年,地区广电局荣获国家广电部“三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绥化市广播电视局获得了国家广播影视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冯国慧荣获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表彰的“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工作业绩突出单位”称号;今年市广电局进入了国家广电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行列、、、、、、全方位记载了绥化广播电视事业成长发展的光荣岁月,展示了几代广电人奋争的历史,向社会彰显了绥化广电的全新形象。
潮平海阔正扬帆。
多彩的镜头啊映照着灿烂的朝阳,金色的话筒哟传播着春天的歌声,绥化广电人的心啊在飞扬的电波中、绚丽的银屏里激荡。他们将踏着时代的节拍,挥洒青春的风采,满怀豪情,为时代高歌,谱写新的发展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