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专题 正文
兰西亚麻产业快速发展的思考
http://suihua.dbw.cn   2005-12-07 15:00:52
 
  亚麻是兰西的传统产业,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辉煌时期亚麻种植面积达30万亩,麻字号企业40多户,上缴利税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4。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等多重原因,在2001年陷入发展低谷,全县亚麻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亚麻企业上缴税金仅几十万元,亚麻种植面积锐减到不足万亩。面对处于崩溃边缘的主导产业,以及财政穷、农村贫困面大、干部群众贫困文化心态严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欠账多的贫困县情,兰西县委、县政府不被困难吓倒,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克难而进,通过打造“坚毅自强、无畏有为、文明敬业、开放向上”的新时代兰西精神,破除了不思进取的贫困文化心态,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他们凡事讲效益,不做无用功,用经营理念创新思路、打通目标实现途径,驱动发展实践,以五大类项目为载体,积极转化贫弱劣势为发展优势,把全县人民带上了奔小康之路。他们敢想、敢谋、善作,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在产业开发上创造了兰西模式和速度,大胆实施“中国亚麻城”建设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把处于颓势的亚麻产业建成了强势产业。

  ——加工规模实现了增量发展。到2004年末,亚麻企业发展到147家,原茎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纺纱规模达到2.8万锭,织布能力1200万米,编织能力50万套(件),分别比2001年增长200%、130 %、300%和900%。

  ——民营资本实现了乘数扩张。3年累计投资4.3亿元,增加2.38亿元,其中域外资本增加1.1亿元,民间资本增加1.28亿元。盘活黑兰麻纺、大亚麻业等企业44户,盘活面达到100 %。到2004年末,麻类企业工商注册资本达到4200万元,比2001年增加了2.1倍。

  ——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亚麻优质原茎面积23.2万亩,良繁面积4.3万亩,分别比2001年增长22.2万亩和3万亩。亚麻产品由原来的4大类40多个品种增加到6大类近70个品种,亚麻凉席、坐垫等终端产品增加了20多种。营销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盟、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到5亿多元。科技含量由2001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43%。

  ——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重大突破。到2004年末,亚麻产业增加值实现2.6亿元,占GDP比重22%,实现税收1420万元,对财政贡献率达到28.4%,外贸出口实现500万美元,拉动县域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带动电力、运输、餐饮等行业增收1200万元、890万元、1430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37%、151%和174%。3年累计增加社会就业岗位8500个,拉动就业1.3万人,年人均增收1500元。

  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兰西亚麻产业的迅速崛起,值得关注,令人深思。

  思考之一加快产业开发,必须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综合分析自身优势和区域生产力布局,正确认知发展机遇,谋划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思路,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客观要求。兰西县委、县政府用经营理念创新思维,谋划发展。他们认识到,以资源产业开发为载体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是加快脱贫解困的治本之策。面对处于低谷的亚麻产业,他们觉得过去之所以做不强,不仅是市场和自然因素,更主要的是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不准,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就企业抓产业的思路不对头。他们认真审视独有的“中国亚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4亿元的亚麻工业资产存量,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亚麻经营精英和高水平产业技术工人等独特优势,准确预见亚麻产业发展面临的亚麻生产“西锭东移”、亚麻种植“北移东扩”和国际市场对亚麻产品需求激增的重要机遇,看到了具有工农关联度大、劳动密集程度高、创业门坎低等禀赋特征的亚麻产业,是承载兰西实现脱贫解困的希望所在。正是有了这样的理性思考,他们顺势而动,跳出兰西看发展,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站在建成全国“亚麻行业中心”这个高点,把兰西亚麻放在全省乃至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定位,与黑龙江省亚麻集团联手设计了“中国亚麻城”项目,聘请黑龙江纺织工业设计院等专家从建强原料、加工、商品集散三个基地,搭建亚麻信息和技术二个平台到叫响“中国亚麻城”品牌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他们确定的“政府主导、行业规划、市场运作、社会融资、多方共赢”的思路和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升级建麻城的打法,走出了一条符合县情实际和长远发展的新路子。思路一变天地宽,兰西从抓亚麻产业到建设“中国亚麻城”,不仅是思路的战略升级,更主要的是他们用凡事讲效益、追求行为的高效率,运作过程各种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目的、结果的效益最大化这个经营理念,选准了发展定位,抓住了机遇,放大了优势,使亚麻产业走上了振兴之路,这对于我们搞好产业开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思考之二,加快产业开发,必须锐意改革,让龙头舞起来,强化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用市场化思维思考问题,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革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是焕发龙头企业活力,重振传统产业雄风的必由之路。兰西在这方面勇于创新,敢于担风险,敢于碰矛盾,敢向困难挑战,对停产企业做大手术,用突破性的改革办法,改出了活力,改出了效益。他们对机制落后、债务和人员负担沉重,历史遗留问题多,启动难度大的黑兰麻纺公司问诊把脉,找准症结,大胆实行“一企两制”,对一、二期剥离分立,引入战略性合作伙伴香港企业纺织公司,租赁黑兰麻纺一期,注入资金4000万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已过淘汰期的设备,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同进引入哈尔滨阳光公司,注入资金8000万元,采取股份合资的形式,启动黑兰麻纺二期,纺纱规模由原来的6000锭扩充到8000锭。他们在突破性改革的基础上,推进亚麻资源的战略重组,三和公司成功租赁兰西亚麻原料总公司,恢复了3万亩良种繁育、23.2万亩优质原茎基地建设和5000吨亚麻纤维加工能力。成功收购兰松纺织品公司,新上了6000锭纺纱织布项目。他们采取等额承债、以税减债的模式使朝阳公司重组了玻璃纤维厂,企业投资1200万元,仅用2个月的时间,在几乎已成废墟的场址上新建了一座年织布能力300万米的现代化企业,创造了新的兰西速度。仅这二个龙头企业扩张式发展,盘活存量1.3亿元,总量规模已占兰西亚麻行业的70%。龙头企业舞起来,不仅增强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辐射作用,而且坚定了投资者在兰西做大做强亚麻的信心。兰西在亚麻产业开发上,用突破性的改革办法实现了机制新,龙头活,产业兴,给人以启迪。
 
  思考之三,加快产业开发,必须做大营销,突出市场的牵动作用,拓展发展空间
 
  实施营销牵动,反弹琵琶抓市场,不仅可以造势扬名,走活流通路,更能在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上有所作为。兰西在加快亚麻产业发展上,实行大营销战略,敢于大胆设想,敢于大手笔谋划,敢于无中生有,他们把搭建全国的亚麻产品交易平台作为目标,用以市营销、经纪人营销、品牌营销等有效手段,做了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在财政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用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建起了闻名全国的黑龙江亚麻市场,仅第一届亚麻编织品洽谈订货会一次性签订40万套亚麻汽车坐垫销售合同,交易额达1.5亿元,订单占2005年生产能力的80%。他们把经纪人做为兰西兴麻的重要力量,鼓励支持经纪人把目标放在对国内外亚麻产品的集散上,仅300多人的专业经纪人队伍,就炒热了亚麻市场,吸纳新疆天一、云南正通、哈尔滨农夫麻业、齐齐哈尔天龙纺织等企业的亚麻产品在兰西集散。通过注册 “兰西亚麻原产地”、“绿色亚麻用品”专用标识,运用品牌代理和专卖等形式拓展了营销网络,目前产品已经打入了北京、沈阳、广州等大中城市,仅北京市亚麻产品的代理商就达80多家。2004年全县亚麻制品营销额达到4.1亿元。兰西在亚麻产业开发上,实施大营销战略,做活了市场、做强了产业,有效地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为搞好产业开发趟出了新路子。

  思考之四,加快产业开发,必须政府主导,打造“洼地效应”,让各种发展要素活起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竞争,哪里的环境宽松,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就向哪里集聚。兰西在亚麻产业开发上,想千方设百计打造“洼地”效应,着力营造亲商、惠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造出了引力和动力。他们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亚麻集团在全国亚麻行业的影响力,大造建设“中国亚麻城”声势,造出了商机,造出了做亚麻赚钱,在兰西做亚麻更赚钱的浓烈氛围,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在招商引资上,兰西县把投资者当作上帝,视引资者为功臣,他们特事特办,敢于突破禁区,大胆给政策,他们摒弃坐在家里等商的落后观念,真心真意放下架子,走出去招商。为引进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三下香港,十进北京与董事长苏振宇先生进行40多次洽谈,用真诚感动了苏先生,两年三次追加投资1.3亿元。用苏先生的话说:“兰西就象一块磁石,不仅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有一个能干事、干实事的班子,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和快捷高效的办事效率,谁要粘上他就不想走,在这里干了还想大干,投了还想再投。”兰西为企业服务,逢年过节不是企业拜政府,而是政府拜企业,做到了“感情倒挂”;他们为企业服务没有节假日,不分黑天白天做到了“时间倒挂”;他们经常出钱为企业办实事,做到了“金钱倒挂”。兰西正是用这种真心诚意的服务,引进了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哈尔滨阳光公司等各类企业50多户。现在,投资者心系兰西、创业兰西,所到之处是竞相开发亚麻的热潮。兰西的决策者用特有的视角和思维,在打造环境上切入,创造出了“热土效应”,这给我们搞好产业开发以启示。

  思考之五,加快产业开发,必须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撬动民间资本,使民众创业的潜能和活力迸发出来
 
  民众是最富创造力的群体,加快产业开发,潜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激活了发展主体,就赋予了产业开发的不竭动力。兰西为了释放民众开发亚麻产业的潜能和活力,他们叫响“发家是第一要务”,大力弘扬“坚毅自强、无畏有为、开放向上、文明敬业”的兰西精神,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浓烈氛围。他们从政策服务上切入,专门出台了《“中国亚麻城”建设促进办法》,对域内外创业者一视同仁,不设坎,不设限,放手发展,尽最可能地为创业者提供便利。他们在典型引带上施力,培养各类创业致富典型,用典型说话,让民众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做亚麻是一条致富的捷径,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求发展、快发展、善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发展势头。现在兰西的亚麻编织企业和编织户遍布城乡,有的是利用自家房屋进行作坊式生产,有的是现代化工厂式生产,规模大到上千万元,小到几千元不等。兰亚公司就是从几台织机的小作坊起步,短短两年企业实现了滚动式发展,一跃成为兰西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编织企业,投资规模达到1200万元,年加工能力20万套,安排就业867人,年人均增加收入6300元。“兰亚”商标成为全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到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中城市和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在规范上提高。为提升亚麻产业的发展层次,他们引导80家企业参与成立了具有自律性质的兰西县亚麻行业协会,制定了亚麻编织品地方标准,统一标识,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信息、市场、技术服务,扎木成排,着力打造“航母”,参加宽领域的合作竞争。兰西发展亚麻产业根植于民众,唤起民众投资创业的强烈欲望,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激活了产业开发的潜能和动力,找到了搞好产业开发的金钥匙。

  从发展的角度看,尽管兰西亚麻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一些制约发展的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破解,但是瑕不掩瑜,轮廓日渐明晰的“中国亚麻城”如凤凰涅槃,其凸显的剧烈的资源集聚效应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将使兰西的亚麻产业从振兴走向辉煌。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站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08年度绥化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申报
·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家园
·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感恩号》在行动
    图 片 新 闻
多彩声屏如歌岁月
五环广场竣工剪彩仪式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