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县丰收乡丰裕村6年实现人均增收4500元。
10月28日,我们一行人来到这个村,正赶上农民周武义家卖水稻,3元1公斤。我们一问,方知他的水稻纷纷被农民买去做稻种。周武义向我们介绍说:“今年种了150亩水稻,全是抛秧,每亩产量667公斤。”我们为他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纯收入可达10万元。
这个村有7个自然屯,500户,2100口人,耕地1.3万亩。2000年前,仅有水田4000亩,亩产350公斤左右,农民围着土地打算盘,人均收入2000多元。有的农民连温饱都谈不上。
看着有的农民纯收入在四五千元,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友和班子成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走出去开阔眼界,取真经。人家能种水稻,咱们地下有水怎么种不了;人家亩产500公斤,咱们亩产300多公斤还困难,差什么?2000年,李明友带领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实行旱改水。他向农民保证,缺钱村里帮助贷款,井不出水村里包赔。2000年至2002年,这个村实现旱改水7000亩,全村85%的农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田。
农民种上水稻乐了。可李明友等班子成员却乐不起来,原因是水稻产量和别人比有差距。为此,他们把专家请来向农民手把手地传技术,通过科技大户典型引带,向农民推广大棚育苗技术,接着又推广抛秧技术。2003年,这个村又引进南京河海大学的寒地旱育水稻“控制灌溉”节水高产技术。今年,全村1.1万亩水稻全部实行大棚育苗、抛秧、“控制灌溉”技术,实现集约化经营,每亩平均产量达到600公斤,超出庆安县水稻平均亩产量100公斤。周武义给我们算了笔账,“控制灌溉”技术每亩节省抽水费13.3元,节省壮秧剂等农药投入9.5元,抛秧同插秧比每亩节省工时费42.6元,这两项技术的推广每亩可节约成本65.4元。李明友则为我们算了笔账,他们把7000亩豆田改成了水田,同种植大豆相比,全村可纯增收322万元。
以前,这个村有部分农民到建三江种稻,2002年,由于遭受自然灾害,大部分农民都赔了。去的又回来,损失不小。村委会帮农民认真查找原因,帮助异地开发农户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农民走出去开发挣钱。李明友形象地说:“走出一户,土地就转包给了本村人,这叫走一户富两户。”今年这个村40户农民在建三江种水稻9000亩,按现在每公斤水稻1.60元计算,纯收入270万元。这个村张子彬屯农民西有财最早去日本打工,年收入可观,后来又有40多人去日本“淘金”。2001年后,村里看准了劳务经济是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土地转包、资金扶持等项目上给予优惠。近几年,全村先后有50人去了日本,每年能挣回300万元。这个村还有三四十人常年在外粉碎石,40多人在外当服务员。农民赵春福把买卖做到了铁力市,这些人在外每年能挣回5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