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为农民兄弟无悔追求
http://suihua.dbw.cn   2005-10-27 13:02:07
 

    刘维柱是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1985年刘维柱走出校门,怀着对未来事业的美好憧憬来到明水这块黑土地上。他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逐乡、逐村、逐屯的走访调查。同时,根据明水地理位置,土壤结构和积温条件,分中、东、西3个区域进行品种试验。在大量调查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使他得出了明水能种水稻的结论,并选择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作为主要栽培模式。在征得领导的同意后,他深入到光荣乡延河村,反复做农户思想工作,跑细了腿,说破了嘴,诚心感动了“上帝”,光荣乡延河村的李贵有同意少种几亩试试看,为了让李贵有掌握这项技术,在春季育苗阶段,他在李贵有家一蹲就是一个月,整天泥水一身的泡在田里,亲自育苗并在田间管理和扬花的关键阶段,每天都收集数据记录下来,以备得到准确的技术资料。这年秋天,农民李贵有不仅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而且还获得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丰收。1987年延河村大部分农户都找他商量种水稻,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20亩,当年延河村水稻平均单产达到425公斤,总产13.6万公斤,获效益11万元。

    为使全村农户都能掌握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刘维柱在延河村一蹲就是3年,水稻面积由原来的几百亩扩大到3000多亩,单产由原来的425公斤提高到500公斤,高产地块已达600多公斤。通过他不懈地努力,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被广大农民所掌握,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目前,全县水稻旱育稀植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

    二十多年来,刘维柱共与全县900多户农民建立了亲如兄弟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千余件。2000年6月,延河村农民发现水稻大面积叶片枯萎,农民们不知道是病害还是虫害,刘维柱得知后,连夜赶到那里,查看病情后确诊为潜叶蝇危害所致,他深知这种虫害如不及时防治,水稻将会严重减产,甚至是绝产。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个别农民连买农药的钱都没有,此时,刘维柱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的责任,随即赶回县里,用自己的工资帮他们购买了农药,使全村秧苗转危为安,秋天获得了好收成。此外,他通过多次试验、反复工作和不懈努力,使玉米新品种应用、高油、高蛋白大豆栽培技术推广、早大白复种、种子包衣、水旱田除草等一些高新农业实用技术在明水县“安家落户”。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08年度绥化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申报
·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家园
·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感恩号》在行动
    图 片 新 闻
多彩声屏如歌岁月
五环广场竣工剪彩仪式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