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0月25日电9月27日,在北林区秦家镇水稻种植大户张悦的水稻地里,张悦正在为前来参观学习“两段式”育苗种植模式的稻农们讲解着:“利用传统的旱育稀植技术亩产700公斤,‘两段式’育苗亩产800公斤。”前来参观的稻农打起“小算盘”,明年也想试一试。
“两段式”育苗模式,也叫三膜覆盖育秧技术。每年3月20日在大棚内撒籽扣地膜,外加小棚,秧苗出土后除去地膜。4月20日单株移苗再育壮秧,至5月20日前后开始插秧。这项技术通过第一阶段温室育苗,达到生长期和规定叶龄,再移入大棚进行第二阶段育苗,培养成合格的带蘖壮秧后,再插入本田。“两段式”育苗可使水稻生长期延长19天—21天,增加积温150—200℃,成熟期提前6天—7天,秧苗壮、分蘖多、籽粒实。
这个镇在5年前从东北农业大学引进这项技术,经过几年试验,每公顷可节省稻种60公斤,比常规育秧模式增产水稻20%以上。为让农民认可这项新技术,今年,镇政府聘请有20多年种植水稻经验的民兴村村民张悦,在地里做了两种模式的对比试验。“两段式”育苗模式既增产,又节省种子。结果显示,这个镇农民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水稻种植面积11.2万亩,平均每亩产量达75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