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青冈县委书记孙国文
□ 特约记者 段洪伟
“十四五”时期,是青冈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更是砥砺奋进、硕果满枝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六个龙江”“八个振兴”部署要求和市委“5334”发展思路,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冈”建设目标,以党建强引领、以创新破难题、以民生践初心,走出了一条“小县城”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青冈县委书记孙国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五年,青冈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多措并举兴产业、畅循环、优环境、惠民生,啃下了一批长期想啃却没啃下的“硬骨头”,办成了许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筑牢坚实根基。
一、经济指标跃升突破,荣誉加持彰显实力。五年来,青冈县锚定高质量发展靶心,在复杂经济形势下攻坚克难,推动综合实力实现关键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9.8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66亿元,财政“造血”能力持续增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15亿元,增加值连年攀升,产业“脊梁”越挺越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2.3万元、1.8万元,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荣誉是发展成色的最佳注脚,青冈“国字号”“省字号”名片持续扩容,先后斩获“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淀粉深加工产业集聚区”等20余项荣誉,系列创新做法入选全省解放思想案例选编。每一项荣誉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成为推动青冈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二、产业发展多点突破,三产融合激活动能。作为传统农业县份,青冈县深知“单靠农业难成势、唯有融合能突围”,五年来,始终将三产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以“链式思维”打通产业壁垒,全力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从“种得好”到“产得优”,现代农业根基更牢。坐拥“世界黄金玉米带”核心区位,青冈始终将农业摆在县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持续推进农田水利提档、农机农技集成和优质品种培育,现已将全县62%耕地打造成“旱能灌、涝能排、肥效高”的高标准农田,65%以上的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粮食单产较五年前提升60公斤,总产实现“二十二连丰”,成功跻身“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从“粗放式”到“集约化”,工业振兴步伐更稳。“十四五”初期,青冈县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确定了以玉米为支柱,工业大麻、生猪为主导,鲜食玉米、精细化工为补充的“1+2+N”现代化产业体系。玉米产业以龙凤、京粮公司为核心,形成340万吨加工、110万吨淀粉转化能力,延伸出的L乳酸、赤藓糖醇两条生物发酵产业链,填补了全省行业领域空白,京粮公司获评国家级质量标杆,并与龙凤公司双双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工业大麻产业以双向一体化建设为方向,建设精纺工业大麻纱、种子研发、供应链配售中心等20个项目,引带17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汉麻纱产能占全球60%,打造了“麻纺产业新高地”,金达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猪产业以打造“国际优食谷”为方向,构建全产业链闭环管理体系,形成100万头屠宰、3万吨熟食加工的核心产能,枫叶牧场入选“全国肉类30强”。从“配套型”到“增长极”,第三产业活力更足。青冈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线上线下协同、新兴传统并进,激活消费市场新动能。“网上年货节”“五谷杂粮下江南”等活动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实现乡镇全覆盖,让更多“土特产”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向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5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实现翻番增长。鲜食玉米产业蓬勃发展,先后承办3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加工企业达到30家,逐步构建“研发—种植—加工—营销”全链条体系,年创产值4亿元,青冈获评“全国鲜食玉米产业集群示范县”。文旅产业实现融合互促,依托“中国猛犸象故乡”品牌优势,整合资源推出化石探秘、红色追忆、冰雪畅玩、乡村休闲、工业体验、康养度假“六游”主题线路,“十四五”期间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文旅综合收入较“十三五”时期翻两番。如今服务业已从“后端配套”变成“前端赋能”,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民生福祉持续升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这五年,青冈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公共服务上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群众。从“有模样”到“有品质”,宜居家园更舒心。在城区更新上,率先在全省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改造老旧小区楼房240栋,棚户区实现动态清零,新建改造城区道路14条,绥沈绕城公路有序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全部完工,群众真正实现从“安居”到“乐居”;以“绣花功夫”精雕城市肌理,打造4条健康绿道,与22个公园广场串联互动,“推窗见绿、五分钟入园”成为日常。在乡村建设上,新建改造农村道路885公里,青冈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完成三年户厕整改任务,生活垃圾和畜禽粪污“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全面建立并良好运行,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村14个,中和镇四排六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从“护生态”到“享生态”,绿色底色更鲜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治理。在蓝天守护上,坚持“减煤、治企、控车、降尘、禁烧”多措并举,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始终保持在80%以上。在碧水治理上,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146个入河排污口实现全流程管理,4条市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长山干沟获评“五星级幸福河湖”。在净土保卫上,落实落细“林长制”“田长制”,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超过9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累计治理侵蚀沟673条,超过去三十年治理总和,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图景已然成型。从“保基本”到“提质量”,公共服务更暖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障精准发力,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超10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300人,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惠民政策精准滴灌、温暖直达,“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全面形成。教育事业提档升级,成功推进青冈一中与省实验中学合作办学,9名学子圆梦清北,职教中心获评“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基地”。公卫水平稳步提升,中医院综合楼建成投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顺利通过省级初审,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省服务群众百强单位”,省院专家下沉服务、远程会诊畅通生命通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移址新建马玉祥纪念馆、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并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猛犸草原文化节、“5·18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被新华网、央广网等权威媒体报道百余次,民俗秧歌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愈发充盈。
步履坚实方行远,新途浩荡见担当。新的赶考路上,青冈将持续发扬“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干部群众用奋发姿态推进民生改善、乡村振兴,以有力举措抓实项目建设、产业升级,靠过硬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努力为绥化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