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安达市委书记田鹏飞
□ 包子文
“十四五”期间,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安达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谋划实施、努力办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促转型、增动能、惠民生的大事要事,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四五”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跨越赶超,做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正在持续释放。
“郡县治,则天下安”。近年来,安达市坚持走好“改革、改进、开发、创新、升级”路,打好“兴工、营城、活商、富农、惠民”牌,持续壮大以油气化工、乳肉食品、新兴能源、商贸物流为支撑的“4+N”现代产业体系,全市拥有工业企业226家,纳税超千万企业15个,十亿级企业11户,规上企业达到79家。
这座被誉为“牛城”的城市,是国家产业集群示范市、哈大齐经济带中心节点,也是全省唯一县级“油头化尾”项目主体功能实施区。2021年以来,先后荣获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科普示范县、创新型县(市)、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连续六年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省县级第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全省县级第二,产业项目固投排名全省县级第一,多项经济指标实现显著增长,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从2022年的全省第38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4位,2024年三季度进入全省“标兵”档次。
坚持抢抓机遇,掀起招商热潮,活力动能正在竞相迸发。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理念,精准定位招商方向、精准锁定招商对象、精准开展招商活动,成立18个产业发展专班,制定7个招商图谱,全面网罗招商信息,主动找寻外溢项目,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广泛搭建“百名浙商进安达”“江浙沪经济促进交流会”“天南地北安达人”“化工产业论坛”等招商载体,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式的定向招商,吸引更多链主、龙头企业与优质中小企业落户安达,释放出“聚沙成塔”的集群集聚效应。
以“招商论英雄”的导向掀起大招商“新热潮”。2021年以来,签约产业项目193个,签约总额达1324.1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实际利用内资由2021年的1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1亿元,增长244.6%。
坚持目标导向,高效推进项目,产业结构正在加速蝶变。
牢牢把握项目建设“生命线”,创新“四线并联”工作模式,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世界首座火山岩储气库、亚洲最大的升平储气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全省首个高寒、高纬度地区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正式投产,省市县重点项目“四率”连续3年位居全绥化首位,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新瑞化工就是一个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入规的“安达速度”的生动实践,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年初以来,企业运行总体平稳,实现产值6.5亿元,上缴税收355万元。随着兴达化工、博航染料、凯伦达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投产,“4+N”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夯实。
其中,以新瑞化工、博航染料为代表的化工企业发展到81家,产品达到200余种,年产值实现150亿元,已形成新石化、新医药、新农化、新染料及新日化“五新”产业,初步实现链条式集群式发展;以贝因美、龙大为代表的乳肉食品企业发展到8家,产值实现20亿元;以天楹、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发展到34家,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791万千瓦,已建成装机容量227万千瓦;以昊锐、正点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发展到457家,带动就业2.5万人。
坚持补短固强,加强园区建设,承载能力正在稳步提升。
累计投资超30亿元,建成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建成区已达30平方公里的全省最大的省级开发区,以智慧管理平台、应急救援中心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今年3月,安达经开区入选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00强。
一批批投资者慕名而来,一个个新项目落地生根,在2024年12月省企业联合会、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布的2024黑龙江企业百强榜中,云天化入选全省制造业100强和服务业100强,龙大肉食入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和肉类企业30强,迪龙制药入选全省医药企业20强,园区产销值从2020年末的200亿元增长到2024年末的270亿元,增长35%,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危化品运输基地、全国最大的聚丙烯酰胺生产基地、亚洲单体最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苄草丹加工基地。
与此同时,依托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省级产业孵化器平台,与天津大学、哈工大、东北石油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加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就地增值,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家,新质生产力正在安达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坚持精准突破,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正在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助企包联服务机制,开通企业直通市委书记信箱,全面承接国家3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来安达、有未来”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共识。
安达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力争取进入‘全国诚信百强县市’”。作为全省“个人信用积分”试点城市,该市全面推进“信用+”模式,以诚信体系建设的“小切口”,带来党风政风民风的“大变化”,城市信用排名在全国383个县级市中排名第44位,位列全省第9位,如期完成既定目标。
2024年9月,由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组织,新时代经济创新与品牌发展大会暨创新成果推介发布活动在北京举行,安达市荣获“2024投资营商环境最优城市”“2024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2024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典范城市”3项大奖。
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正在快速发展。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万元、2.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7万余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累计投入衔接资金2.7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1个,全市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村达到90%以上。
强化“三供三治”保障,新建燃气管网125.6公里,改造供水管网35.6公里,维修市政道路7.6万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037万平方米。实施市医院搬迁、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建、安达高中新建、兴华学校新建等民生项目,市医院入选全国“千县工程”,妇幼保健院获批全国机构机制创新工作试点,任民镇教师李平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
发展是关键,安全是底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扎实推进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动态整改安全隐患问题,园区连续保持全省化工园区认定和安全风险等级评定“双第一”。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达,健全“6666”治理体系,深入排查化解突出风险隐患,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市司法局和市委政法委分别荣获全省和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从机器轰鸣的产业园区到精彩纷呈的城建项目,从智能尖端的创新科技到心系百姓的民生工程,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交汇点,安达市将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拼劲,将规划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绥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