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废墟开满小白花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7-28 字体:

孙喜伦

  家乡那片731废墟,我去过多次,听刚去过的朋友说,如今废墟上,开满了一种白色小花,而四周草地上却没有这种花,颇为奇怪。于是,我决定再去一次废墟。

  果然,在这春阳融融、青草茁壮的季节,在那偌大一片残骸犹存的丘坑之间,的的确确开满了洁白的小花。

  我俯身细细察看,那花是由五个半圆形花瓣围成的花朵,不及人的指盖大小,衔着淡黄的花蕊,数朵丛生,一簇簇,一片片,给废墟添了些许的肃穆之感。

  我这个在草原上生活多年的人,叫不出这花的名字,同行的十余人,也没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姑且就叫它无名花吧。

  这一带的老地名叫鞠家窑,如今属于安达市先源乡所辖八一村。废墟产生的年代并不久远,准确地说是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

  废墟在一个岗包上,高于周围仅有一二米,只见几幢旧房基的残迹,还有一星半点露出地表的碎砖头和碎玻璃,那砖片是红色的,与我们常见的砖略薄些。

  这里还有一条简易的飞机跑道,是用煤灰渣铺垫的,有7里长。

  当年这一带是大草甸子,人烟稀少,这里公开的说法是日军的“工厂”,生产什么呢?当时无人知晓,因为“工厂”“开工”后,附近的村民全部被赶走,并不得靠近一步。

  如今这里立了多块石碑,最大的一块石碑上写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细菌部队安达特别实验场遗址”。在它周围还分散立有多个标识:“日军食堂”“日军浴室”“日军囚室”“飞机跑道”等。

  尽管我对这里已不陌生,但此时心情还是有些沉重和窒闷。

  我知道这里发生过的一幕又一幕血腥残暴的往事,让人难以置信而又实实在在发生的往事,那是些让刽子手永远颤栗、让善良的人不忍回顾的往事……

  我从多种资料上得知,当年在这里,日军进行过多种“实验”,如步枪穿透性能实验,他们将称之为“丸太”(意思是“木头”,即可以任意削砍)的实验用活人,每10人排成一列纵队,一个紧挨一个,一列穿棉衣,一列穿单衣,另一列则一丝不挂,一些日本兵端起了三八式步枪……

  1943年夏,日军在这里进行了新型燃烧剂和火焰喷射器的喷烧实验。在不同距离,对十几台即将报废的坦克和装甲车一齐发射,而车上载有实验用活人……

  有位名叫西俊英的日军中佐军医,在战后审判供词中说:“1945年1月,第731部队安达实验场,在我的参加下,由第二部部长碇中佐及该部的技师二木两人,对10名中国俘虏进行过传染坏疽病的实验。将中国俘虏绑缚在间隔10—20公尺的木柱上,然后通过电流,使装有坏疽菌的榴霰弹爆炸,结果10人全部被带有细菌的破片炸伤,同时感染上坏疽病,经过一星期的痛苦时期以后便死去了。”他还说:“供研究用的房屋有好几座,其中有禁闭被称作‘木头’的犯人的监狱。用这些‘木头’来进行细菌的人体实验和冻伤实验。”

  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天,在这里用活人进行鼠疫弹感染实验时,有一人先从捆绑的十字架上挣脱,从而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造成40人集体脱逃,日军开动汽车在旷野上追赶,一个个将他们捉回或碾压致死,汽车的保险杠和轮胎上,粘着血迹、头发和衣服碎片……

  提到这次荒原上的逃命,同行的市文物管理所的赵先生补充说,他曾采访过鞠家窑的老居民关占和,老人说他那年冬天,曾在冰天雪地的草甸子上,看到过一具被压碎的尸体……

  古往今来,“人性善”与“人性恶”的争论不休,面对731废墟,这种争论似乎没有意义。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的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人性的弱点之一,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罪恶。在刽子手还在为过去的屠戮而窃笑,在日本的某些政客依然不顾世人反对,执意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当大部分日本国民心中只铭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而不是731细菌部队的兽行;在人类还没有建立起永久和平机制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应该不断擦拭一下身上的伤疤?

  我们一行人在遗址区草地上寻觅,我和赵先生各找到一小块紫红色的陶片,赵先生认定,这是宇治式50型土陶制细菌弹片,此前在这里曾发现11块这样的弹片,它与在侵华日军731部队本部发现的同类弹片完全一致,这是他们在这里用活人进行细菌弹实验的确凿证据。赵先生将两块弹片收了起来。

  在我离开这片废墟时,又看了看地上的小白花,不由得将这无名的小白花和在这里牺牲的无名烈士联系到一起。

  据我所知,在731魔窟里惨死的3000多人中,只有7个人留下了名字,更多的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或许这无名的小白花,正是那些无名烈士不屈的冤魂,是他们不瞑的眼睛,小白花一定是专为祭奠他们而开放的!

  苍天无语,大地有情,不然这废墟上怎么会出现这肃穆凄美的图景?

  又一次来到731遗址,在我脑海的记忆底片上,永远叠印上了那一片片小白花。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