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晴森粮食加工公司三十六年发展路
□ 特约记者 姜立峰
在海伦市,一家名为晴森粮食加工有限公司的企业已默默耕耘了36年。从起步于竞争激烈的海伦面粉加工业,到辗转青冈县中和镇,再到因招商引资政策重返海伦,这家企业始终以“质量为本”,在时代变迁中坚守初心。2021年1月,李贵宝从父亲手中接过重任,延续着“让百姓吃上好面”的朴素愿景。
晴森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1989年,海伦当地面粉厂林立,市场竞争激烈,创始人李贵宝的父亲选择到青冈县中和镇办米面加工企业,以差异化经营谋求生存。2007年,随着海伦市招商引资政策的推进,企业决定回归故土,依托家乡的农业资源和政策支持,逐步扩大规模。这一“走出去又引回来”的战略,不仅体现了企业灵活适应市场的能力,更彰显了其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作为面粉加工企业,原料的品质直接决定产品的成败。晴森公司的小麦采购涉及俄罗斯和我国的山西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牙克石农场等地,年进货量达3-4万吨。每批小麦均经过严格化验,确保符合标准后才签订合同。这种对原料的苛刻筛选,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生产工艺上,晴森坚持“配麦通用粉”原则,即不提取麦芯、不添加增白剂或改良剂,最大程度保留小麦的原生态风味。其面粉呈灰黄色,口感扎实有嚼劲,面筋含量适中,带有自然的麦香。李贵宝坦言:“现在人嘴比较刁,但好东西自然有人找。”正是这种“不跟风、不取巧”的坚持,让晴森的面粉在消费者中积累了口碑。
目前,晴森公司旗下拥有“晴森”“李氏北环”“京粮花”三个品牌,年加工面粉2—3万吨,主要销往海伦周边县市,并通过国家“832扶贫平台”拓展市场。与其他企业不同,晴森不设专职业务员,也不依赖广告推广,而是通过“客户介绍客户”的口碑传播模式,在每个县城仅设一家代理经销商。这种“少而精”的渠道策略,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确保了终端价格的稳定。
在企业内部,晴森公司注重员工福利与技术团队建设。现有员工二三十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超三分之一,月工资稳定在4000—5000元,且保证按时发放。这种“待遇留人”的方式,使得技术骨干长期留任,保障了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李贵宝认为:“产量和质量若不能兼顾,宁可少做也要做好。”这一理念贯穿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晴森公司仍将“品质”视为核心竞争力。李贵宝表示,未来计划通过优化设备提升产能,但绝不会牺牲质量。“把质量保证好,让百姓吃上点好面”不仅是口号,更是两代人坚守的承诺。
从乡镇小厂到区域知名品牌,晴森粮食加工有限公司的36年历程,是一部传统家族企业坚守与创新的缩影。其“返璞归真”的制粉理念,或许正是对“匠心”二字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