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双雄”光影的交融(诗歌朗诵演讲)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3-26 字体: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而作

  编者按: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各地相继启动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庆安县老促会、关工委、共青团联手开展主题为“讲述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群体诗歌演讲活动,紧紧抓住不同时代的两个英雄模范舍生忘死关爱未成年人的光辉事迹,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角色讲述亲身体验感悟,交融渗透爱国情怀,显得更加逼真、亲切,令人感动。本报现予发表,以推动纪念活动蓬勃开展。

  (徐徐拉开红色大幕,两道彩色光柱映照天幕背景,随即推出字幕)

  “双雄”光影的交融

  策划:

  陈建民(庆安县老促会会长)

  撰词:

  段金林(庆安县关工委常务主任)

  导演:

  高昂(共青团庆安县委书记)

  演讲:

  隋杨兰(全国支援抗联模范孙德珍之女、抗联女婴)

  朱生(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从疯子斧下救出孩子的英雄)

  女童(被朱生救下的少年儿童)

  (两道红光继续交融在舞台,女童手持两本书,健步走上舞台)

  女童朗诵:

  我站在这个神圣的舞台上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心情无比的激动

  我们演讲的题目是

  《“双雄”光影的交融》

  两个“英雄”何许人

  一个是冒着丧命危险

  救助抗联女婴的乳娘孙德珍

  老奶奶在日本鬼子残酷围剿下

  保护抗联女婴整整十年

  被授予全国支抗英雄

  我省知名作家段金林

  把她的事迹撰写成报告文学《乳娘》

  抗联老将军、原省长陈雷亲笔提写书名(高扬起《乳娘》书本)

  这本书成为红色教育读本

  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被绥化市委授予精品

  另一位就是名震全国的英雄朱生

  他在孙德珍冒死救助女婴事迹的感召下

  挺身而出从疯子滴血斧头下救出五名儿童

  被树立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

  县关工委依据他的事迹采写出版了《托起明天的太阳》一书

  此书得到省关工委的高度褒奖

  原省委书记、省关工委主任孙维本

  亲笔提写书名

  (高举书本展示)

  两位英雄的光辉事迹

  犹如两道绚丽的彩虹横贯长空

  斧凿刀刻般地铭记在人们心中

  (儿童在朝霞中退场,白发苍苍的隋杨兰在夕阳升起中上场)

  隋杨兰朗诵:

  我叫隋杨兰

  就是乳娘孙德珍和众乡亲救助的那个抗联女婴

  我的姓名是个组合体

  “隋”是生父抗联团长隋德胜的姓

  “杨”是养父杨青林的名

  “兰”就是我的乳名

  今年我已经85岁高龄

  谁都难以相信

  出生在冰天雪地的女婴

  竟然能活到白发苍苍

  那是1940年三月的初春

  老金沟山顶依然寒风侵骨

  天气显得特别冷酷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

  抗联战地被服厂长金玉坤

  也就是我的母亲

  带领五个男兵

  到山顶接应运粮的老乡

  当时母亲正怀有十月的身孕

  领导看她即将临盆

  不同意她带队出征

  可经不住苦苦请求

  只好让她挺着大肚奔赴

  意料之中的事情还是发生

  一阵骤然急剧的腹痛

  母亲禁不住痛苦长吟

  把我降生在冰窖雪窝

  没有产房更没有热炕

  更让一群男人手足无措

  一个脆弱的生命

  像个微尘落入枯草

  就如风中点燃的蜡烛

  时刻都存在熄灭的结局

  那些男人顾不得寒冷

  纷纷脱去仅有的棉衣

  赤裸着上身把我裹紧

  我这个抗联女婴

  随即被带到老金沟抗联密营

  当时的密营设有北满省委

  还有三路军指挥部坐镇

  战地医院、干部学校、兵器工厂

  也齐聚在这里的深山密林

  号称是东北地区的延安

  当然也成为日伪军重点扫荡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让我如何生存

  我的命运让母亲揪心

  比跨越火焰山还艰苦

  我从降生就没吃上一次饱奶

  饿得吱哇乱叫让母亲发晕

  这样下去我生命难保

  更重要的是将威胁抗联战士生命

  造成抗日斗争的重大损失

  母亲对此作出惊人的决定

  把我送到民间乡村

  强忍着把母爱割舍

  从此我同母亲断了脉根

  再难吸吮她的乳汁

  再难亲吻她的嘴唇

  母亲更是心如刀割

  在送走我那一天

  她把我拥进衣襟

  抱得很紧很紧

  吻了又吻亲了又亲

  酸楚的泪水打湿了衣襟

  母亲高扬起头颅

  猛甩了一把秀发

  这才下了最后的狠心

  双手把我送给接应的乡亲

  (隋杨兰讲述到这里,依依惜别地离开舞台,朱生走上前台)

  朱生朗诵:

  把女婴送到民间

  保卫战就开始打响

  我作为一名公安辅警

  十分关注女婴的命运

  在那样残酷的环境

  她又是如何生存

  那时我经常用心倾听支抗模范的报告

  特别是孙德珍救助“女婴”的故事

  更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长篇纪实作品《乳娘》的出版

  给我送来精神补养

  不管是傍晚还是清晨

  我都会聚精会神品读

  那些英勇壮烈的故事

  就像绚丽的光影

  交融在我心中

  渗透到我的灵魂

  深知那场保卫战

  就是刀剑见刃血肉相浸

  抗联女婴几经转移

  最终落脚支抗模范冯有的草屋

  之所以要落入他家

  只因冯有和老妻都年过五旬

  仍没有一子半孙

  收养孩子不算非份

  二来他忠心可鉴让人信任

  更重要的是由他收养

  更让抗联一百个放心

  当务之急为女婴找到奶源

  冯有找遍七村八屯

  竟没找到一只奶羊

  全让鬼子给杀光

  最后才找到孙德珍

  因为他的儿子同女婴同一天出生

  在那吃糠咽菜的年代

  奶水喂养一个孩子都将拱嘴

  何况又添一张嘴

  千难万苦她全不在乎

  因为她长有一颗挚爱的心

  她二话没说接下艰巨任务

  开始了赴汤蹈火的打拼

  为了使自己的奶汁充足

  他杀了下蛋的母鸡

  连夜捕来开江鱼

  女婴放在东升河村

  孙德珍却住在一撮毛屯

  两地相继五里半

  每天要贪黑起早送两次奶

  还要避开鬼子的天罗地网

  绕开熊窝豺狼

  一天多走上十几里不算啥

  重要的是遇上众多的险情

  曾在送奶路上

  三次几乎被狼活吞

  两次被野猪袭击差点殉命

  更让她悲痛不已的是

  她背着儿子去送奶

  路上遭受暴雨淋

  儿子受风寒竟归阴

  那是她唯一的儿子

  为救护抗联女婴

  竟然得到如此结局

  她哭得撕心裂肺

  哭得捶胸顿足断肝肠

  她却义无反顾

  用自己的汗水

  浸泡寒来暑往

  坚持送奶日夜不寝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冯有收养了抗联女婴

  日本鬼子得到音讯

  派出三百多人的士兵

  追查女婴要斩草除根

  鬼子沿着转送路途

  逮捕三十四个知情人

  进行严刑拷打

  没得到丝毫的消息

  鬼子脑凶成怒

  残酷杀害所有知情乡亲

  多亏地下党通报了恶讯

  才让孙德珍背着女婴逃亡森林

  这一躲就是五年的秋春

  五年咋在荒山野岭存身

  女婴用亲身体验讲细情

  (舞台上骤然狂风大作,飞雪漫天,隋杨兰头顶暴风雪走上舞台)

  隋杨兰朗诵:

  我同养母逃到深山老林

  对许多事情我处于懵懂

  但有些场景却永刻心中

  日本鬼子为了捉住踪影

  石要过刀草要过火

  把森林扫荡得寸草不生

  乳娘跑遍山岗

  想寻找个安身的地方

  连蛇洞鼠舍都难藏身

  躲不过那双贼眼睛

  母女只好找个破窑洞躲藏

  我冻得浑身发抖

  好像进了冰箱

  养母把我拥进胸口

  又把唯一棉被披在我身

  冰天雪地找不到可吃物品

  养母爬到山上两丈高的苍松

  摘下那颗尚存的松塔

  剥出松籽让我品尝

  什么叫做母爱

  在养母身上见到细情

  什么叫做芳香

  在养母身上得到品尝

  这样的爱比山重

  这样的情比海深

  我在雪地里奔跑

  她怕我把脚冻伤

  哈着热气贴近脚疗伤

  我爬大山喊累

  把我背到她身上

  她一再提醒对我讲

  阴云过去就是天晴

  小鬼子兔子尾巴不会长

  抗联的队伍在山那边

  那里有阳光把凯歌唱

  乳娘呼喊着我的小名

  督促着我快快奔跑

  迎接那升起的新阳

  融入那绚丽的霞光

  (隋杨兰沐浴着霞光,女童喜笑盈盈地上场)

  女童朗诵:

  小学生本是未成年人

  却是祖国的花朵

  社会的新阳

  战争岁月的老一代

  为保护一个女婴

  不怕牺牲三四十条鲜活的生命

  在和平年代同样有普通群众

  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传统

  为保护儿童不怕牺牲

  朱生叔叔就是这样的人

  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

  新胜村的蔡疯子

  突然从家中窜到街上

  顺手操起院中的板斧

  见人就挥斧追杀

  已彻底丧失了人性

  迎面走来的老人已过七旬

  他上去一脚踹到深坑

  老人连滚带爬还没到坑上

  蔡疯子上前抡斧劈头

  老人顿时脑血迸流倒地身亡

  我们五个小学生正好走到路旁

  看到这血腥的场景

  极度的慌乱吓得魂飞魄散

  颤抖成一团没有了主张

  蔡疯子高扬着滴血的板斧

  舞舞扎扎冲到我脚跟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像战士打冲锋一样

  朱生叔叔立马冲上来

  猛推我一把

  挺立在疯子面前

  把吓瘫的我扯到他身后

  立刻我眼前闪过一片红光

  把险情牢牢遮挡

  蔡疯子杀人红了眼

  挥动板斧频频向朱生猛砍

  他肩膀下身被砍出条条斧伤

  鲜血滴滴往地上流

  朱生对自己的伤情全然不顾

  转身从后腰把疯子抱紧

  狂躁的疯子拼命挣扎

  朱生就是一刻不松手

  唯一念头就是不让孩子受伤

  直到派出所民警赶到

  才制服疯子的猖狂

  避免这场惨祸发生

  事后有人问朱生

  为何这般冒死救儿童

  朱生淡淡地说:“抗战时期,

  乡亲为救一个女婴,

  献出34条鲜活生命,

  传承抗战精神,

  难道保护一群孩子,

  还不能舍死忘生。”

  这话说得激荡

  这话说得响亮

  (话音刚落,朱生、隋杨兰同时走上舞台,同女童一起呼喊着朗诵)

  关爱少年儿童

  无论是战争年代

  还是和平年代

  都要用挚爱真情关怀他们健康成长

  这是社会的责任

  这是红色的基因

  一定要继承

  一定要弘扬

  关心他们

  就是让未来的新阳

  变得更加火红、更加闪亮……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