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11月28日,绥化市第十中学四年四班教室,学生们正在上自习课。一位戴着近视眼镜的年轻女教师正在认真批改试卷,不时对身旁的学生讲解着,亲切又不失严肃。
她叫王珊珊,今年26岁,2020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故乡绥化,顺利考入第十中学成为了一名教师。她的父母都是西长发镇中学的老师,或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她走上了教书育人这条道路。工作第一年,她便接任了初一新生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她毫不畏惧,以年轻人特有的勇气和担当挑起这副担子。从这一刻起,她不仅是一名班主任,更是学生们成长中的呵护者和引路人。
今年,王珊珊任教的班级已经升入初四,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她秉承的理念是:“关爱出自真心,尊重而不放纵。”在学习和生活中,她与学生们相互理解,用耐心帮助他们渡过青春期的情绪难关,为学生们营造稳定的学习环境。
疫情期间,王珊珊积极参与社区值守工作,同时克服困难通过线上为学生授课。还与家长配合引导学生按时提交作业,通过拍照、视频等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进度。
在教学方面,王珊珊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她坚信“不靠磨、不重复。”让学生认真听课,自己动脑思考,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达到应有的价值,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面对学生,她要做的不仅仅是把控他们的学习状态,更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班级总体成绩优异,她所任教班级的数学学科成绩每年位居年组第一。
对于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王珊珊更是给予特殊的关爱。有一名学生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情绪低落。王珊珊就当起了他的“知心姐姐”,课余时间和他聊天谈心,安慰他、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不仅认真学习,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还会主动打扫教室卫生。学生的积极改变和正向进步也让王珊珊倍感欣慰,这一刻是身为老师最大的幸福。
短暂的采访结束后,王珊珊说:“我得回班了,每天都要守着我的班级”。明年的毕业升学季,她带的首轮第一个完整大循环的班级学生即将毕业升入高中。她希望孩子们都能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在未来的工作中,她也会带领更多的学生,畅游辽阔的知识海洋,让自己不仅仅成为一名教书的“匠”,更是一名育人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