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婕
贺兰山是一座石头山,远远望去,绵延二百多公里的山脉呈现出灰色山石的样子。山上少有草木,站在高处极目四望,大片灰黄又荒芜的戈壁映入眼帘。就在这样一座人烟稀少的山脉腹地,却藏着来自远古人类独特的生活痕迹,它就是贺兰山岩画。
秋日的阳光仍然让人感到有些炙热。灰色的岩羊们却无惧炙烤,用它们灵动的跳跃来彰显自己是这片大山主人的身份。
一进入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我的目光就被这群可爱的生灵深深地吸引了。它们有的三三两两的聚集成群,有的独自啃食着稀疏的草木,看到游人过来也不害怕,仍然悠闲地踱着步。它们的肌肉强壮有力,一蹬腿就能稳稳地跳上岩石高处。灰色的皮毛和岩石融为一体,它们就像是这大山最坚定的守护者,生活在这里,也守护着这里。
如果说灵动的岩羊给这座大山添上了一笔鲜活的亮色,那深深地刻画在石壁上的岩画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贺兰山的岩画是我国现存较大的岩画群落之一。岩画中刻画的多是昔日人们放牧、狩猎和祭祀的场景。进入贺兰山口峡谷,一条干枯的河道出现在眼前,蜿蜒向前,岩画就分布在这条河道的两侧。
关于贺兰山口峡谷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远古时期曾有位巨人在这里开山取水,天地感之,将大山开了一个口子,泉水便喷涌而下,于是起名“豁了口”。现在人们取一个谐音,就称之为“贺兰口”了。
我猜想,也许在远古的过去,这里也曾是水草丰茂的草原,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而岩画就是人们最初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也凝聚着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和探究之情。
在正午的日光下,我们在岩画的世界中徜徉着,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岩石,裸露的皮肤好像都快被烤裂似的。遥想千年前,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类是怎样生存的?又是怎样一笔一划地留下这些岩画的呢?
我惊叹于当时人们使用着简陋的工具,却能在坚硬的岩石上刻画出如此生动又有力量的形象。
看!那张狩猎图上,原住民们举起叉子向羊群用力地投掷过去,而羊群却“嗖”地一声四散炸开,奔跑着逃走了。有力的大腿狠狠地蹬向地面,跳跃的身影竟跃出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那种顽强的力量透过岩画,穿过千年的时光,仿佛一道利剑击中了我的心。
天色渐暗,夕阳被贺兰山慢慢地遮住了小半个脸。坐在路边,看着不远处的女儿在地上挑挑拣拣,忽然兴奋地举着一块石头冲到我面前,开心地问我:“妈妈,你看,这是不是贺兰石呀?”看着女儿手中褐红色的石头,我肯定地点点头,“是的,这就是贺兰石。”
女儿开心极了,她又忙着翻找出另一块尖锐些的石头就捣鼓了起来。“妈妈,我也要刻一幅岩画。”女儿头也不抬地说道。
夕阳照射在女儿的身上,柔和又温暖。我抬眼望向远方,好像看到几千年前,也有这样一位少年,他手里拿着一块石头,笨拙地在岩壁上反复地刻画着,一只羊角在他的手下慢慢地呈现了出来。这时,不远处好像传来了一声呼唤,他停下了手,转过头去辨认着,是母亲。他“唰”地一下站了起来,扔下手上的石头,跑远了。
一幅水墨的山石画卷在这里缓缓地展开,跳跃的羊群,奔跑的孩子,都是这画卷上富有生机的颜色,这就是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