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杨立军:致力研发现代新农机惠民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9-05 字体:

  □ 鲁芦  庄义彬
 

  真是难以想象,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致力研发新型农机具,而且完全是自主创新,竟然成功申请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他创办的千禹农机制造厂,已经成功研制出29种现代新农机。这个人就是庆安县久宏村后坡子屯农民杨立军。

  杨立军研发新农机不是为自己赢利,而是为了农民需要。农民需要什么,他就铆足劲研发什么,每出售一件新农具,只收成本费,不挣一分钱。他说:“我图的就是让乡亲们跟上智能生产的步伐,干起活来更轻便快捷,少花钱也能实现机械作业现代化。惠民是我遵循的原则,我的制造厂取名‘千惠’反映的就是我心底声音。”杨立军说到做到,处处事事践行自己的诺言,得到村民和党员的拥戴,去年村里选举村领导班子时,村民强烈要求杨立军出任村委会主任,在此后的党员大会上,又全票通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

“乡村振兴就要拥有新农机”

  杨立军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农活自然成了他的“必修课”,也稔知农活的劳累,不仅要滚一身泥巴,双手还要磨出层层老茧,累得腰酸腿疼,晚间睡觉得拽着猫尾巴上炕。小时候他从电影上看到外国运用机械干农活,渴望也拥有先进农机具。这是杨立军从小打在心底的烙印。

  后来,杨立军长大了,村民也富裕了,开始购买比较先进的农机具,像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农民干活轻便了,更多的农活都是机械帮忙。看到这景象,杨立军高兴得一蹦三个高,乐“巅馅”了。

  可是好景不长,农业机械更新速度极快,不长时间,先进机械就被现代机械、智能机械所更新替代,农户也喜新厌旧,把一些旧农具禁闭封存起来,丢弃在仓库里成了废铁。杨立军看了心疼。他想到农民眼下还不算富裕,舍不得掏出上万元购置现代农具。再说那些旧农具丢弃在仓库,时间一久就会生锈腐蚀,只能卖废品。他决定对这些旧农具进行创新改造,变废为宝,既推动了现代农业机械化进程,又为农户节省了资金,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杨立军不懂改造农具的技术,他就到农用机械厂当学徒,白给人家干活不要工钱,为的是暗地里偷学技术。师傅见他勤肯好学,也热心手把手教他。由于他肯钻研,下苦功,经过一年半的学徒,基本掌握了改造农具的工艺技术。回到村里后,杨立军决定自己创办机械制造厂。农机改造需要锻打设备,买不起空气锤,他就自己仿制,设计制作了一台皮带锤作为替代,开始对拖拉机改造,还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可以摇控指挥拖拉机进田作业。中耕施肥过去都是拖拉机悬挂犁杖,蹚出沟往里撒肥,活笨重不说,主要是施肥不均匀、不标准,他改造制作的电动扬肥器,安装了电子摇控系统。这种扬肥器不但射程远,而且指哪撒哪,非常适合水田作业,稻农不用下池撒肥,站在地头就把活干了,撒的肥比人工扬得还均匀。一个人一天能扬肥200多亩,是人工的3倍,坐着就把活干了,真是轻松便利透了。

“紧跟着农业需求搞研发”

  杨立军有句口头禅:“我研发新农具为的是服务农民,服务农业,农民最需要什么,我就研发什么。”因此农民经常看到他蹲在田间地头用心观察农民劳作,一边看还一边往随身带的小本上记着什么。在水稻育苗季节,杨立军看到稻农弯腰往苗床上撒籽,接着又拌肥、连着又覆土、铺膜,半个时辰都直不起腰,累得双腿直打颤。有个农民拍着双腿对他说:“立军老弟,你能研究出育苗自动化器,我请你喝酒!”虽然说的是一句玩笑,他却牢牢记在心里,把需要看作研发的方向。

  杨立军回到厂里,先画图纸,后又构图,这自动育苗机毕竟不是机器人,有些工序环节看起来简单,但要变成自动就难,还得连贯进行,中间不停顿就更难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经过反复实验,仅一个月就研发出育苗自动化器,这种机器实现了播种、拌肥、覆土、上膜一体化,只需两分钟就能完成全部工序,农民连手都不伸一下,一天育苗达到一万盘以上,而且播种精准、拌肥均匀、出苗齐整,其功效是人工育苗的10倍,节约了大量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这个机器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难题,他就通过研发新产品去化解。杨立军经常看到有些农具坏了,就得拉回到厂子修理,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增加了投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用心琢磨,下功夫研究,终于制作出“随身吊”机器。这种机器虽然只有100多斤重,但他巧妙地利用杠杆的功能,这种机器能把上千斤重设备吊起来就地修理,十分方便灵活。农民到田间作业,可以随身携带,所以取名叫“随身吊”。这一机器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加快现代化步伐是我的追求”

  “农业实现现代化,等不来,盼不来,那得靠自己苦干加巧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求。”杨立军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从小事做起,从细节着手。

  水稻种植区运送秧苗是个苦累活。因为水稻秧苗需要先在秧盘育好,等长到可以移栽时,连土带苗一齐运到田间,一个秧盘里二三十斤,肩挑车推都是很劳累的事。杨立军认为,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先实现作业自动化。他下定决心要突破这一难点,多次向专家请教、同能人切磋,终于研发出电动“运苗船”。这种“运苗船”遇到沟砍水渠可自动跳跃行走,且保持平衡,不掉秧盘,不伤幼苗,一次可运1000盘秧苗,够3亩地移栽。这一发明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杨立军紧跟农业需求搞研发既着眼大处,也关注细节。以往向稻田排水灌溉存在两个难题,一个是水量难控制,一个是喋头常堵塞,虽然都是小事,但他也不放过,下苦功夫研发新产品解决。经过多次实验研究,终于研发出排水控制器。这个自动排水控制系统安装在排水管道的出口处,完全由电脑控制,可控制水流强弱、水量大小,还可过滤杂质污物,从根源上保持绿色食品不污染。这一产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到目前为止,杨立军已研发出29种新产品,不但满足了本地农民的需要,还远销其他县市。因为产品价格低廉,实用便利,深受农民欢迎,抢着购买。但杨立军遵守一条原则,产品再热销走俏,也坚持只收成本价,不多卖一分钱,他说让利给农民,让农民兄弟受惠,这是他的本分。


编辑:张桂娟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