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3月2日讯 ( 特约记者 蒋宝栋 ) 立春刚过,北林区的农民消去沉浸在新年的年味,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春耕生产中。
2月13日,下过雪的北林,银装素裹,寒气里透着冷的味道。天刚刚放亮,润地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侯凤龙洗簌、吃早饭、整理下流转土地的各类台账,与生产经理一同前往北林区张维镇一村的玉米种植基地,车上侯凤龙和我们介绍,去年公司以整村土地流转为基础,共流转土地1700公顷,每公顷产出玉米在2.9—3万斤、利润在7000元左右,效益很可观。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流转了1500多公顷,每公顷按照2万元流转费用,与去年流转费用相比要高出很多,但为了实现连片种植、粮食增产增收,土地贵一点也是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今年可能流转土地2000公顷,要超出去年的流转面积。”车窗外的雪景倒映着黑色路面,侯凤龙介绍着今年的玉米种植情况。
侯凤龙的农业公司坐落在城里,距离种植基地30多公里。几年前,他放下广州、深圳等地的生意“后移”,回到家乡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在他的心里家乡的乡愁、家味,对这片黑土地的情怀更有“吸引力”。
“黑土地是一块宝,它生长出来的东西都是最好的,我把生意后转移发展,就是瞄准了家乡的农业资源,你看这里的大片大片耕地,黑黝黝的黑土,咱们再通过大机械、科技耕种,效益确实很可观。去年我们基地一块地,最高的一公顷产玉米3.3万斤……”侃侃相谈中侯凤龙从“生意人”转变成“种田人”,感受出他对农业的热爱。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耕生产最重的是提早谋划、提早入手。侯凤龙介绍,今年从春耕开始我们不但在良种选择、复合肥应用上下功夫外,还要加大科技种植技术,今年推行一些大垄双行技术、精密播种技术……
侯凤龙瞄准农业思维与未来发展说得头头是道,做得也井井有条。转眼间,来到了他的合作社,润地农业种植合作社,在这里我们看到排列整齐的大马力机车、整修一新的多功能播种机、清理干净的高性能玉米联合收割机……侯凤龙一一介绍这些机械的用途。
“这台多功能玉米联合播种机,这几天天气好的话,我们要进行最后的调试检修。这台机器效率非常高,按长垄来算,一个来回2.5公顷多,相比小播种机来比投入省去一半……”侯凤龙指着机械介。
春耕生产,大农机唱主角,侯凤龙把“生意经”落在了玉米种植上,确实是件“事半功倍”的效益事情。侯凤龙说,当前最要紧的是农资订购问题,这制约着玉米的产量与安全,这两天合作社的运管部奔跑在经销商与厂家之间,谈价格、说合作。
“种地是一门技术,各项工作都得考虑周到,像化肥、复合肥我们直接与厂家合作,不仅将价格能降下来,售后也有保障……”侯凤龙细心盘算着春耕生产上的“经济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春耕生产的重要性是每位农民最明白的“道理”。侯凤龙作为生意场上的“能人”转身玉米种植“大户”,他更明白一年之际春天重要性。
“我们3月份之前必须把农资准备到位,4月份把地全部整理完成,月末开始播种,5月初2000多公顷的玉米全部播种完成……”侯凤龙介绍今年春耕生产的全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