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绥化日报 2023-02-08 字体: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思考

朴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什么样的历史传承?是什么样的历史自觉?是什么样的历史总结?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穿越历史长河,寻求答案。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重要历史传承

  1949年3月,面对将解放全国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面对即将创建新中国的伟大使命,他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就是毛泽东同志对全党的切切叮嘱,是给全党敲响了警钟。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同样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要建设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肩负着神圣使命;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样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了“三个务必”,这是在新征程上对全党发出的新警醒。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高度历史自觉

  “三个务必”体现了传承“两个务必”的历史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着深刻思考:第一,概括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大意义。他指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这四个包含、四个深刻,是从“两个务必”的历史渊源的宏大视野,集中阐明它对于保持党的性质宗旨,巩固政权的重大意义。

  第二,对学习领会“两个务必”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和战略考虑,我们要不断学习领会,我们要不断向全党严肃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这两个“不断”强调的就是历史传承性。

  第三,对弘扬“两个务必”做出深刻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学的还有没有不深不透的?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能不能深刻领会“两个务必”,使之更好指导当前党的建设?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这些问题强调的就是参透“两个务必”,弘扬“两个务必”。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深刻历史总结

  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怀着初心使命,才有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怀着初心使命毛泽东同志才在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人民万岁”;怀着初心使命,我们党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历史。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在抗日战争最艰难困苦的时期,吃着小米饭、穿着粗布衣、住着土窑洞的中国共产党人使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

  百年党史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我们党经历了28年浴血奋战,才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党不畏强敌,领导了伟大抗美援朝战争,才赢得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才取得了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74年前,我们党带着“两个务必”踏上了创建新中国的征程,74年后,我们党带着“三个务必”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三个务必”必将时刻警醒新时代奋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给中国共产党人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必将使中国共产党人给人民交出新的满意答卷。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以人才引领驱动挖掘创新潜能

刘艳春 李占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加快黑龙江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是全面推动我省人才工作,发挥地方优势、发掘区域潜能、提高建设水准的重要遵循。

  深刻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潜能,使之转化为促进龙江发展的“第一动力”,就要立足省情,建立健全人才“留用引育”全链条机制,坚持“留、用”并重,“引、培”并举,营造良好的留才环境,展现充分的爱才诚意;体现远见的用才胆识,搭建才尽其用的平台;开出“诱人”的引才条件,拿出对症的聚才良方;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创新多元的育才模式。

营造良好的留才环境

  真心爱才方能精心用才、悉心育才。要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思想再解放一些,政策再放开一些,机制再灵活一些,步子再迈大一些。

  要留住现有人才,给予人才更加充分的尊重、提供更多的礼遇,搭建更优的发展平台,增强人才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才在龙江有奔头、无后顾之忧。借助颁布实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措施的东风,充分释放用人主体活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强化人才激励奖励措施、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将龙江建设成为聚才高地。

搭建才尽其用的平台

  爱才、育才,归根到底是为了用才。立足省情,要进一步提升党管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创新人才管理、评价、流动、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积极为人才松绑,为人才提供共赢发展的平台和成就梦想的舞台。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起有人(主体)、有魂(方向与理想)、有道(目标与格局)、有爱(底色与基调)、有术(手段与方法)的评价体系。改变人才的“高消费”状况,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聚力打造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工作格局,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围绕事业需要积极引进人才

  要在人才引进方面下功夫,紧扣事业需要积极引进人才,开出“诱人”的引人条件,要用“真心引人、事业引人、机遇引人”,支持用人主体引才,瞄准顶尖人才,紧盯领军人才,抓好青年人才,构筑潜力人才“蓄水池”。

  要在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上下功夫。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构建人才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让更多龙江籍优秀人才回报家乡,鼓励“同伴推荐引才”、“夫妻相随引才”、“师生传帮带引才”等多元引才形式,让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龙江、扎根龙江、建功龙江。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在人才培育方面,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瞄准“六个龙江”、紧扣“八个振兴”,打造一流人才培养平台。

  我省已经明确提出重点围绕支持“双一流”建设,围绕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通“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建好十大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支持“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实施好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发挥好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育人优势,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批“大国工匠”,为龙江长远发展育才储能。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的“金钥匙”。我们要抓住龙江发展的难得机遇,做好人才“留用引育”工作,切实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推动龙江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

娄国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宣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不断丰富发展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方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间平等对话与合作共赢。坚持高水平开放,就能通过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决心和信心,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应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中国的高速发展,也同样通过包容开放、和平发展助力全世界共同进步。

加快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只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就能保持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给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提高东北地区开放水平的抓手。黑龙江着力建设“开放龙江”,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跨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打下了基础。要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时,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和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完善营商环境法规制度体系。

  按照《黑龙江省关于新时代促进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意见》,黑龙江将以更高站位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支持优势产业“走出去”拓展市场,参与国际合作。以开放争取资源,以开放做大经济,以开放拓展市场,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龙江,打造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际成效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

夯实对外开放的产业基础和支撑平台

  开放平台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各类开放合作平台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加强。作为我国最北自贸试验区和首批在沿边地区布局的自贸试验区之一,黑龙江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整合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区优势,形成多区联动,为对外合作发展蓄势赋能。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标先进地区系统研究、补齐短板,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

  根据区位优势、产业定位和产业关联,发挥创新平台功能,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条。要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结构现状,通过对外开放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强化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国际合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与国际技术体系对接,打造基于自身产业结构特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

  有实力的企业要借此机会,建设高水平出口产品加工区,这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同时,坚持向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要发展,围绕我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提高精准度和落地率,大力引进附加值高、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项目落户龙江。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

 

坚持“两个结合”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刘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以历史主动开创“两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两个结合”做了开创性探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以科学方法把握“两个结合”

  坚持“两个结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张力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以理论创新推动“两个结合”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性质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是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路径问题。在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回答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保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两个结合”的科学论断,进一步提升了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必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编辑:王烈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