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猛犸象诗刊

我和我的词作家朋友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9-16 字体:

吴宝三
 

祝你一路平安

  提起《社员都是向阳花》这首歌,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几乎人人皆知,个个会唱;而列车歌曲《祝你一路平安》,经歌唱家蒋大为、金曼演唱之后,似长了翅膀,飞遍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朋友啊朋友,
  列车就要开动,
  我将和你一路旅行……

  这两首歌的词作者,就是一直在军队文工团从事专业创作,长期担任空政文工团艺术室主任的著名词作家张士燮。

  张士燮,笔名佟伏,天津人。中国音协理事,一级编剧。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可谓老词作家。《农友歌》《秋收暴动歌》《十送红军》等名歌,人们并不陌生。最值得提及的是,他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文学创作。

  作为军旅作家的张士燮,军人的气质,军人的体魄,身高一米八五,笔挺伟岸。他军装不离身,相识这些年来,没有见过他穿一次便服。他为人真诚宽厚,举止言谈随和。那年早春,在辽西兴城去菊花岛采风的机帆船上,风大浪高,小船摇晃起来,我有几分紧张。这时,张士燮脱下毛料军大衣,披在我的身上,然后语气极为平和地对我说:“你不最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吗?给我背一遍如何?”在这茫茫大海的一叶扁舟上,我哪有心思吟诗诵赋。他见我不语,便自己背了起来: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

  在他的朗读声中,我悬着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两个人身挨身靠在一起聊起来,话题从苏公的这首词扯到当今的诗词创作。抹了一把溅到脸上的水珠,我直言不讳地问道:“你的作品无不带有历史的印迹,这算不算通常所说的遵命文学?”他笑了,笑得颇为开心:“你说对了一半。唱时代之歌,抒人民之情,看来我不会轻易改变自己了!”令我惊叹的是,他创作的那些政治性很强的歌曲,有的虽是命题之作,但都能广为流传,如果没有相当厚实的艺术功力,是难以同政治完美结合的。

  随着友情不断地发展,我逐渐认识到对他的评价确乎“说对了一半”。他不仅写直抒胸臆的政治歌曲,也写芬芳浓郁的生活之歌,如他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合作的《兰花与蝴蝶》,就是一例。

  兰花美,
  兰花香,
  台湾兰花花中王。
  在山谷,
  在林间,
  碧叶飞舞金花放……

  这首歌被选入《中外名歌666首》。此前,我并不知道这首歌系他所作,他也不曾向我提及,直到那一年仲夏,我去北京灯市口他的家里做客,见到这部歌曲精选集,才着实令我吃了一惊。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各国的健儿聚北京,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莺歌啊燕舞迎宾客,
  老友新朋喜相逢。

  ……

  这首国内争相传唱,飞越国界的歌曲,曲作者为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词作者便是著名词作家王凯传。

  王凯传,笔名凯传,天津人。历任中学教师、中央乐团合唱队员、专业词作家。他是著名作曲家王酩的老友,人们熟知的《妹妹找哥泪花流》《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青春啊青春》《角落之歌》等,均出自于这一对老搭档之手。凯传曾为《黑三角》《小花》《有一个青年》《虾球传》等影视歌曲作词。他所作的《难得相逢》,曾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歌曲。

  那一年初春,我曾同北京的几位词曲作家为一个沿海旅游城市创作歌曲,凯传亦在其中。一天上午,当讨论如何写一首渤海湾的歌曲时,我很拘谨,不敢贸然发表意见。凯传拍拍我的肩膀:“老弟,你可是最熟悉大海哟!”似一位宽厚的长兄,眼神充满期待和依赖。其时,他和王酩的《渔家姑娘爱海边》已广为流传,我岂敢班门弄斧;加之写大海的歌太多了,且精品层出,我无论如何也不敢贸然触碰这个题目。当凯传即兴写出了“天蓝蓝,海蓝蓝,看景要看渤海湾”这两句开头歌词时,他的敏捷思维,令我这个在海边生活十几年的诗词作者由衷折服,自愧弗如。

  翌年夏天,我去北京看望凯传,那时他家居住在和平里西街中央乐团宿舍。时值三伏,酷热难当,一进家门,却见他喝着热茶,手里摇着一把大蒲扇,汗水从头上不住地往下淌。这位身高一米八〇的“关东大汉”,见了我这个“东北老乡”,赶紧拉开冰箱,拿出几盒自制的冰块,一个喝热茶,一个吃冰块,我俩神聊起来。

  话题谈到王酩,凯传顿时兴奋起来:“此公真是拼命三郎,进入创作似着了魔,恍若成仙入境。那年秋天,他的爱人从伊春探亲回到家中,见王酩正在弹琴,她站在钢琴旁静听。王酩抬头看了老半天,问了她一句,你找谁呀?”我俩开怀大笑。停了一会儿,我问凯传,“《妹妹找哥泪花流》是先有曲,后填词的吧?”凯传莞尔一笑,公开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原来,王酩接受了为电影《小花》谱曲的任务后回到家乡上海,一日在大街上灵感顿生,忙跑回家里写下这首曲子。返京后的当天晚上,迫不及待地敲开凯传的家门,把曲谱交给了他。凯传看了一遍,那深情哀婉的旋律,立刻将凯传的情绪调动起来,他顺手抓起一支铅笔,写下了——

  妹妹找哥泪花流,
  不见哥哥心忧愁,
  望穿双眼盼亲人,
  花开花落几春秋。

  连写三段歌词,一气呵成。第二天一早,王酩找上门来取走词稿,回到家中坐在钢琴前弹起这首歌来。弹得那么专注,那么投入,直到凯传提醒他灶间的水壶快烧干了,他才如梦方醒。

  凯传不无感慨地说:“这是我创作歌词以来,写得最顺手最开心的一首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窗外瑞雪飞扬,室内春意盎然。松花江畔的友谊宫,黑龙江省第四届文代会、作代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主席台上,省五大班子的领导在前排就座,在省委书记身旁,端坐着一位文静的中年人,他,就是专程从北京来参加我省文联、作协“两代会”的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当代著名词作家陈晓光。

  提起陈晓光的名字,人们可能不太熟悉,可提起著名词作家晓光,定然会说出由他创作,后由远征和彭丽媛唱遍全国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此歌曾荣获1986年全国当代青年喜爱的歌曲奖,1988年新时期十年优秀歌曲奖。他创作的《那就是我》《采蘑菇的小姑娘》等,亦深受广大歌迷喜爱;而他写的另一首歌《光荣属于亚细亚》,被亚奥理事会选为永久性会歌。

  陈晓光,笔名晓光,河北景县人,曾任《词刊》主编,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那一年,乔羽、张士燮、晓光、王酩、凯传、钟立民等著名词曲作家到辽西采风,我同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几天,大家一起讨论歌曲,畅叙友情,过得十分愉快。当时,我的一首歌《勒勒车》由佟铁鑫演唱,录入盒式带,几家电台选为每周一歌。尽管如此,我仍想将这首歌词在《词刊》上发表一下,就和晓光讲了。晓光看过后,犹豫再三,终未刊出。对此事我一直耿耿于怀,现在一看,未发表值得庆幸,因为实在不是上乘之作。

  翌年秋季,成立全国林业文联,晓光代表中国文联到会祝贺,我们在北京丰台见了一面。过了一年,我们又在哈尔滨见面了。他风趣地说,当年兴城一别,多年未见,这两年每年都能见上一次,用小品中的一句话说,这是缘分呐!

  我和晓光在驻地哈尔滨友谊宫前厅交谈,黑龙江省著名词作家王德(《我爱你,塞北的雪》《北大荒人的歌》的词作者)走了过来。说及前几天我在《黑龙江日报》副刊写王酩的散文,突然,晓光脸色骤变,心情沉重地说,王酩昨天去世了。中午的班机,他要赶回北京送王酩一程。大家都说,未曾料到,你这篇写王酩的文章,竟成了送王酩的祭文。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晓光,曾视察过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对大森林充满无限深情。我邀请他去看一看红松的故乡,并即兴念了几句“小兴安岭的山,雷打不碎,汤旺河的水,百折不回”,他接着吟诵:“咱们活它百岁,干它百岁!”晓光欣然接受邀请,接着又背诵诗人郭小川《青松歌》中的诗句,“能做擎天的柱,就做擎天的柱,能做摇船的橹,就做摇船的橹,活着时为好日月欢呼,倒下时把新世界建筑”,他神情那么专注认真。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创作出一首或几首讴歌黑土地、讴歌大森林的力作!

  吴宝三,黑龙江兰西人。中共党员。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记者,林业部兴城疗养院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林业文学》主编,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宣传部副部长,《大森林文学》主编,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物资局党委书记、文联常务副主席。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委员、秘书长,北方文学主编。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