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高世伟
文/摄全媒体记者 宋博文
“渴了一瓶水、饿了一桶面,困了地头打个盹,手里常握调查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高世伟一直冲在一线,发扬科研奋斗精神,常常是早上一身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身泥水,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育种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他是黑龙江省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岗位专家、省耕作学会理事、绥化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绥化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高世伟受父母工作的影响,他小时候就对农业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2000年的秋天,在父亲单位的示范园区里他吃了一碗香米饭,爸爸告诉他:“这是我们省第一个香稻品种绥粳4号。”当时的高世伟就在畅想要是能天天吃上这种米饭该多好。正因为这个懵懂的想法,开启了他未来的追“稻”之路。在学生时代他立下了为龙江农业做贡献的志向,毕业后他如愿进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从事水稻育种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高世伟先后参与选育水稻新品种30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3项,累计实现成果转化5015万元,累计推广9295.2万亩,增收稻谷46.5亿公斤,新增社会效益156.8亿元以上,带动企业增效2.0亿元以上;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百千万”科技重大专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等项目、课题12项;先后发布技术规程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件。主笔或参加发表学术论文39篇;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10余项,其中作为主要完成人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奖项打破了农业领域在此奖项上连续8年的沉寂,也是我省15年来在该领域获此殊荣。高世伟的成长事迹也被《人民日报》作为年轻干部如何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
在取得众多成果的同时,高世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做农民致富的贴心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作为省水稻体系岗位专家、省科技特派员,对当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技术需求,因地制宜,提供对口帮扶。在服务的绥滨县,利用农业知识,怀着对三农的深厚情感,助力乡村振兴。2015年起,与绥滨县忠仁镇黎明村姜维军结成了帮扶对子。在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还帮他与企业积极对接,推动落实了忠仁镇与中粮集团等合作开展绥粳18稻米订单农业,全面实现该地区优质稻米产业化。201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脱贫攻坚嘉奖。
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多年的成长经历让高世伟在收获着成功和喜悦的同时,更让他得以站在更高的思想层次上审视自己。作为一名农业科技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面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美好蓝图,高世伟说:“要继续弘扬老一辈科研精神,踏实开展育种工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贡献自己的科技力量,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