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聂守军,痴心育种 梦圆稻田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5-06 字体:

  高世伟  全媒体记者  赵洪秋
 

  “手里常握调查本,渴了一瓶水,饿了一桶面,累了地头打个盹。”这就是聂守军和他团队的工作常态。

  聂守军,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是省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计划”专项首席科学家。先后被授予“龙江楷模”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而他最喜欢的称号却是稻农嘴里的“聂水稻”。

  4月19日,记者走进聂守军的办公室,只见一本本选种圃调查本摞得很高。“这是2018年至2021年的调查本,只要试验田里不忙,我就会翻看调查本,认真对比每一组数据,了解每一个品种的生长情况。”聂守军拿着一本调查本认真地讲解着每一组数据的意义。

  50多岁的聂守军,与水稻打交道已有27年,他先后选育“绥粳”系列水稻品种50余个,破解了多项农业科技难题,打破了国外育种技术垄断,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多个品种成为我省主推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4亿亩以上,增产稻谷近76亿公斤,新增社会效益200亿元以上,其中“绥粳18”成为2017年、2018年我国单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他参与的合作项目“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绩取得的背后,是聂守军对稻种培育的坚守与执著。

  聂守军出生于齐齐哈尔一个小村庄,从小就从事农业生产,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1991年,他考上东北农学院农学专业,继续与他热爱的农业打交道。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进入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工作,主攻水稻育种。

  “当时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水稻品种优劣参半,2000年时黑龙江水稻市场上应用日本水稻品种的占比较大。”那时,聂守军就暗暗立下誓言,要让黑土地种上我们自己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种子相当于农业的“芯片”,选育种子则是一项漫长而烦琐的工作。

  聂守军怀揣着梦想,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水稻试验田在30多公里外的农村,为了能随时掌握水稻长势,及时捕捉到水稻的独特性状,观察到不同的生长情况,他经常住在基地,有时一住就是10多天。为了方便,他花半年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骑着摩托车赶往各个实验田察看。

  从那时起,聂守军几乎每天“泡”在稻田,播种、管理、观察、记录、选择、收割,再对收获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理想的种子……春去秋来,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望着一茬茬的水稻长大成熟,聂守军记录的档案材料装满了几个麻袋。

  “有的种子优质不高产,有的种子高产不优质,要想把这两个性状结合在一起,就要选出一个综合得分高、没有明显缺陷的种子。”聂守军说,就像选个考试不偏科的学生。

  然而,从理论上来说,选育的新品种同时具备两个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只有1.4万分之一。聂守军要做的,正是从1.4万粒种子中找到那一粒。2014年,经过14年的精心选育,“绥粳18”成为最耀眼的那一颗。

  一粒好种子,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更要走向田间地头。2014年,聂守军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厅任命的科技特派员。他主动带着培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走村串户进行推广。“聂水稻”成了稻农们对他的称呼。

  聂守军走到哪儿,就把新品种推广到哪。越来越多村民通过选种“绥粳18”“绥粳28”“绥粳302”等优质水稻新品种,过上了好日子。

  让好品种实现成果转化,加快产业化步伐,是聂守军培育优质高产稻种的最终目的。自2014年起,他与绥化市盛昌种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展科企合作,推动“绥粳18”等品种大面积推广,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多年来,聂守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作为省水稻体系首席专家、省科技特派员,组织带领水稻产业各领域专家针对水稻产业亟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及成果示范推广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其中水稻体系先后审定水稻新品种70余个,建立技术示范基地48个,覆盖全省70%以上水稻主产区,成果累计推广4273.1万亩,增收稻谷近23.0亿公斤,新增社会效益73.6亿元。

  图为聂守军(左一)检查水稻单倍体育种成苗情况。    全媒体记者  赵洪秋  摄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