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常凤 全媒体记者 许宏伟
“创出新路子,致富一方人”,明水县明源街道办事处城北村党总支书记于波把它当作使命和职责,始终铭记在心。
今年48岁的于波在2017年换届选举时被选为城北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他起早贪黑,凭着一股子为公、为民的热情和干劲使城北村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经济状况逐年好转。
城北村位于明水县城郊,面对人口多土地少的实际,于波排除万难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给村里12户低收入家庭定制了园地项目,每户增收300元,落实了15户“干菜晾晒”项目,每户增收1000元,积极与村里狐貉养殖户联系,帮助9户低收入家庭进行狐貉托养,每户增收500元,帮助3户低收入家庭办理了小额信贷,每户每年增收3500元。
村民李岐安由于年龄较大,无劳动能力,一个人住在危房里,于波多次劝说他才同意,根据国家贫困户危房改造政策,在原地新建了彩钢房。他家没有电视,于波帮助购买了电视,安装了有线。李岐安家住的房屋后面有一棵大树,大树的两侧都是电信和移动的光缆和高压电线,老人一直担心,怕造成连电事故,于波知道后立即与县里的相关部门联系,并找来吊车和伐树工安全的把大树放倒,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老人家这么多年以来吃的一直是小井水,饮水安全没有保障,于波积极与办事处领导沟通,为他家安上了自来水,使得饮水有了保障。有一次,于波去他家走访发现老人病了,立刻开车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并办理了相关的住院手续,老人的病得到了及时治疗。
城北村自管党员共有68人,针对城北村党员有外出流动的、年老体弱的等特点,为克服党员管理的难题,于波创新管理方式,采取利用电话和短信方式进行沟通,每季度联系一次,了解掌握他们生活和思想状况;采取“两委”成员党小组长包人的办法与外出党员对接,要求有书写能力的党员每半年交思想工作汇报一份;引导在家党员积极参与村建设,参加村活动,带头做好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城北村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多是老人、儿童和妇女在家这一情况,于波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经过多方联系、几经考察,帮他们选择了商品包装,原料加工等就业项目。这种工作平衡了照顾家庭和外出挣钱的矛盾,帮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据了解,仅手工粘钻画一项,城北村的数十名妇女人均就增收近2000元。
上任以来,于波积极协调,完善了村中基础设施,建设村广场一处,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安装路灯20盏、设置宣传栏和村广播;申请修建村道路14余公里;修建桥涵1处,方便了百姓出行;把闲置的老旧村委办公室进行了维修和翻新;新建党建活动室1处,丰富了党员的业余生活;新建图书室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1处,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村里进行了网格化管理,优秀的党员干部进行包扶农户,指导思想,科学种田,安全生产。在于波的带领下,城北村结合农村创先争优活动,重新编写村规民约,弘扬新家风村风,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巡逻队,这几个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职,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了评选“模范家庭”“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活动,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提高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自觉性,夯实了城北村民众的物质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