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25日讯 (特约记者 马明超 全媒体记者 赵洪秋) 在海伦市向荣镇向民村杨树林屯,一片白桦林与云杉错落有致地傲立在寒冬里。这片林木是这个村生态帮扶“小林场”。像这样的小林场在海伦乡村有1260处。
近年来,这个市不断创新模式推动生态帮扶“小林场”提档升级,为脱贫群体打造稳定持续的产业增收项目。截至目前,共建生态帮扶“小林场”1260处,面积1.48万亩,带动1.52万户脱贫户长效脱贫不返贫、持续稳定增收,“小林场”成为了脱贫户致富的“绿色银行”。
不断创新林业投入机制,两年来,这个市累计整合各项扶贫资金2800万元,用于帮扶“小林场”和小果园建设。积极鼓励脱贫人口参与产业运作,全市脱贫户投放入股资金320万元,脱贫户成为“小林场”真正的主人。
这个市积极探索迹地更新林模式、果园经济林模式、薪炭林模式、小苗圃模式等发展模式,打造多元化林业经济。通过村集体出地,农户出资等方式,两年来建设林带509条,面积5070亩,栽植苗木106万株;建设片林284块,面积4296亩,栽植苗木68万株。把发展经济效益更高、拉动效果更大、景观绿化更好的“小果园”作为生态扶贫林的重点内容,发展“农场式果园”20处、“庭院式果园”110处、果树一条街60处,面积1260亩,采用“果园林场+合作社+贫困户”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实现集体与农户共同受益。在河、沟、堰等区域广泛种植能源林,作为热电联产企业的炭材基地和脱贫户柳编工艺品、柳筐编织的原料基地,实现增绿与增效“双提升”。根据城乡自身绿化需要和市场需求,以乡村为主导因地制宜建设帮扶户小苗圃80处、面积2000亩,有效降低了购苗成本,带动了脱贫户增收,满足了城乡绿化需求。
村集体与帮扶户签订带动协议,明确脱贫户的股权、经营权和收益权,有效增加村级积累,并进一步落靠脱贫长效收入保障机制,确保稳定增收。由乡村选用具备劳动能力的帮扶户负责小果园、小苗圃、小林场的幼苗剪枝和田间管理,连续5年聘用3002名帮扶户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每人收入在三四千元,拓宽了帮扶户增收渠道。把生态帮扶林纳入碳汇产业总体规划,所收入向无劳动能力脱贫户倾斜。
这个市把发展“小林场”作为强壮村级集体经济的“小切口”,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按现有“小林场”面积和占比核算,村集体拥有林权面积6100多亩,每个村年均增积累1.5万元以上,涵养财源的同时,有效防范脱贫攻坚特殊政策退出后脱贫户返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