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纪实
岳海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伟林
编者按:12月30日,《农民日报》头版头题对我市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精心守护大粮仓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报道。现予以转发。
秋去冬来,黑龙江省绥化市,这个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去年粮食总产221.6亿斤的基础上,今年又迎来大丰收。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共同的目标与责任,政府大力推动、农民积极参与的黑土保卫战,在大粮仓里吹响了号角。
“政府+农民” 双向发力形成叠加效应
绥化地处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全市典型黑土地面积2521万亩,占全国9%,素有“中国寒地黑土特色物产之乡”美誉。
但是多年的开发利用,已经让这片黑土地发生了变化。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说:“长期的用养失调导致黑土地退化,粮食生产对化肥的依赖逐渐严重。”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绥化给出了答案。
“用制度守护良田。绥化市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面积2239万亩,每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40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96%,确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制度得以落实。建设高标准农田。在现有高标准农田面积1100万亩、规模全省第一的基础上,至少再新建500万亩,使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6%。推进技术集成应用。重点是抓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关国志说。
绥化的农民也有他们自己的答案。
“啥地你要是一直用化肥都会变薄、变瘦、变硬,时间长了都会退化。”每年春季,老丁都会找农技人员对土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你得对自己的地心里有数,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是多少,缺啥补啥。土地是咱农民的根,一定得保护好。”近日,绥化市北林区稻香村水稻种植合作社的理事长丁会利对记者说。老丁流转了1000多亩稻田,今年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
一场大雪将老丁的黑土地变成一片波澜不惊的白色海洋,而其下的黑土正孕育着新的生机。
“不能政府叫得响,农民打了蔫。黑土地保护,农民是主体,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们认识上去了,黑土地才能真正保护好利用好。”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说。
像老丁一样,越来越多的绥化农民已经投身黑土保卫战。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从农民的自发行为,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青冈县昌盛乡沃土丰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仲维华是80后新生代农民。
“今年流转了7万多亩土地,主要种植玉米。在我们的合作社里,机械化率已经达到100%,全部实行免耕技术和秸秆翻埋。不但地力变肥了,国家还对秸秆还田给予一定补贴。”仲维华说。
仲维华抓住绥化市围绕实施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机遇,购买了十几台大型农机。
“政府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我们做这个事,我们就更有底气了。”仲维华说。
截至目前,绥化市已累计投入1.31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购置大型机车、翻转犁、联合整地机、免耕播种机、搅浆整地机等秸秆还田机具5536台套,为实现农机农艺结合、大面积开展秸秆直接还田、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了机械保障。
绥化还积极探索建设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5G+”、遥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采取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测,构建以黑土地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的黑土农业资源管理与优化利用现代智能农业生产体系。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在绥化大地泛起层层波澜。
“项目+理念” 沃土良田永续利用
2021年6月4日在绥化召开的全国黑土地保护现场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种植大户对绥化黑土地保护的措施赞叹不已。
“这个黑土地保护项目采取工程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农艺措施提升地力,科学施肥用药推动绿色生产三项措施,使得该地块地力提高0.5个等级,亩产由原来的1100斤提高到现在的1200斤,增幅9%。”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说。
近年来,绥化市北林区累计投资8623万元,高标准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全区黑土耕地保护面积达到255万亩次,占耕地面积的78.7%以上。目前,试点区耕地质量得到改善,旱田、水田耕作层厚度分别达到30厘米和20厘米左右,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到42克/公斤。
2015年以来,绥化10个县(市、区)中(除安达)有9个成为全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
“在项目区内,利用当地有机物料资源,推广使用秸秆翻埋、碎混,堆沤有机肥等模式,科学施肥用药等多项技术集成。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带来的示范作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农民的种地理念。”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向波说。
王宏伟是绥化北林区一家生物有机肥厂负责人。
“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等问题,农民现在都有认识。多施肥多打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最近这几年,这家肥厂生意越来越红火。去年生产有机无机生物菌肥1.5万吨,全是订单供应,施用面积达1.8万公顷。
“生物菌技术就是厉害,把土壤的病治好了,庄稼长得就壮实,自然就多打粮、打好粮。”绥化市经开区宝山镇立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马立军说,“现在这儿的老百姓对生物菌肥那是‘情有独钟’。”
2021年,这个合作社150公顷玉米全部施用生物有机肥料,亩均增产12%。
黑土地保护项目在绥化的成功实施让世代凭感觉种地的农民在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种地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利用免耕机一次性完成连片种植的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工序。这免耕播种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以及节能省工、增收稳产的优点,也不用来回翻耕,也不用坐水,免耕机‘一遍’就把种地的种子、肥料等程序,一次性完成了,加快了玉米播种进度,一天120亩左右,已经成为玉米保护性耕作的主流。”安达市昌德镇立功村种粮大户王力说。
王力今年种了80多亩玉米,全部使用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模式进行播种。
“通过利用这些新的种植模式,亩产大约能提高10%。”王力说。
2021年,又有7个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落户绥化。
这些项目如同一颗颗明珠点缀在绥化这片黑土上,照亮了黑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民。
“品牌+品质” 让压舱石更坚实
祖延来,绥化庆安东禾金谷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绥化的大米在南方的认可度非常高,价格也比当地的大米贵。”
认可度高,体现了绥化大米的品牌;贵,体现了绥化大米的品质。祖延来认为。
绥化市连续4年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使黑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畅销江南。尽显黑土地保护的生态活力。
绥化市确立了“寒地黑土+地标品牌”和“寒地黑土+优质企业品牌”的双品牌发展思路,扩大了寒地黑土双品牌阵容。初步构建起了绥化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米等三条供应链,实现了让产品卖到终端、品牌打到终端的目标。黑土地保护利用结出丰硕果实。
李海兵是海伦市六丰合杂粮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合作社今年种植的1000多亩杂粮全用的是有机肥,那口感绝对比用化肥的好,不是一个味,价格要比普通的杂粮贵好几毛钱。种植的5000多亩大豆,也都是用的堆沤的有机肥,亩产350多斤,比用化肥的农户产量高出60斤。”
北林区东富镇东富村由黑龙江金得丰种业有限公司经营的米豆轮作科技园区,通过采取科学轮作、秸秆全量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大豆单产从2016年的360斤,增加到2020年的450斤;玉米单产从2016年的1240斤,增加到2020年的1360斤。
农民真真正正地成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受益者。
对于黑土地保护利用,绥化市市长孙飚说:“习近平总书记把黑土地比作‘耕地中的大熊猫’,绥化地处松嫩平原黑土地的核心区,就是这只大熊猫的‘眼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倍加重视,绥化要不惜一切代价、穷尽一切手段、付出一切努力保护好‘眼睛’,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