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摄 韩慧慧 特约记者 高 伟
隆冬时节,明水县城乡呈现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乐享“文化盛宴”。
在家门口上大学
12月9日13时,明水县明源街道办事处的老年大学教室里,市民关亚盼提前来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与交流太极扇的表演技巧。下午第一节就是她们的太极课,兴致勃勃的样子真的像个痴迷学习的小学生。
“我们社区大学开设朗诵、太极拳、书法绘画、瑜伽等八门课,学员大都是老年人,这些人学得可有兴致了。”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我没上过大学,只有初中文化,上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今这社区大学真的圆了我的大学梦,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市民王女士介绍。她在一楼的图书室,一边看书,一边用手机分享着书上的知识。
“自从进了这大学,每天都有学不完的知识,人都有了精气神,我们老年人真的好幸福。”关亚盼高兴地说。
农村书屋里“充电”忙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致富路。”12月10日8时,踩着薄薄的积雪,明水县光荣乡立志村村民谷秀波和刘秀全吃过早饭就来到村里的书屋。两个人各挑一本书阅读着,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仔细研究。
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成为乡村里靓丽的风景。谷秀波是这个村的种田大户,家里种200多亩地,还有大型收割机;刘秀全家中养殖黄牛,每当遇到养殖技术难题,他都会来书屋淘取知识,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小小书屋成了村民致富的“加油站”。村民赵志华闲暇时候最喜欢文学书籍了,他还经常“舞文弄墨”,今年“七一”在迎接建党百年文艺汇演中,他创作歌颂党的散文诗和妻子一起朗诵,受到村民的好评。
农家书屋让村民收获良多。他们农闲时到书屋“充电”,农忙时下田耕种,不仅提升了知识水平,还改变了精神面貌。村民们依托农家书屋,学习科学种养技术、参加农业技能培训。
“现在村民生活越过越好了,对精神文化有了更大的需求,没事的时候都会到这里来看看书充电。”立志村党总支书记谷秀伟说。
知识是生产力,立志村积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助推经济发展的软实力,通过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民路来宝在书屋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他现在每年养殖黄牛纯收入就达10多万元;还有10多户村民从事生猪养殖,他们从书屋都淘到了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文明实践所传播新风尚
近年来,明水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契机,通过开展各类文明新风主题教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让党的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永久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了1处总面积1550平方米的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个高标准、多功能村级文明实践站,在乡所与村站之间,搭建党建文化至上长廊,引导党员群众时刻不忘红色之旅,牢记本色心语。同时,辟建了近万平方米的村民休闲文化公园,内置乐尚文化墙、乐善文化亭等学教内容,让广大党员群众永远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抢占舆论制高点,把握时代话语权,登记注册的文明实践志愿者达450人之多。
年初以来,仅依托乡级文明实践所,开展各类大型活动40余场(次),特别是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了党史知识竞赛、大型歌舞表演、红色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党员群众自挖文化潜能,自创文明实践乡土作品。同时,围绕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人居环境、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乡村志愿者相继开展系列文明传承活动,随时传播新风尚、正能量,倡导群众弘扬新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