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0月22日讯(特约记者 霍永祥)金秋十月,金灿灿的玉米棒堆满了肇东市昌五镇二街村刘刚的场院,丰收喜悦洋溢在他幸福的笑脸上。“今年粮食又大丰收了!玉米棒大籽粒饱满,亩产一千七八百斤,是稳稳妥妥的,现在哪有比丰收更快乐的事啊!”说起科学种地,免耕播种技术,刘刚这个全国种粮大户开心不已,向记者“炫耀”着,他通过秸秆还田深翻深松、土壤改良培肥等,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持续提升玉米产量降本增效的能力,从以前会种地到如今“慧”种地,实现这边“丰”景独好。
“你瞧瞧,今年的玉米棒子长、颗粒大,这几十堆晾晒的玉米估计有1000多万斤。”现年54岁的刘刚是昌五镇二街村农民,也是刘刚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他四方大脸,透着精明能干,说话干脆利落。“我们农民种粮种得好,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些年来,施肥、喷药、浇水等农业新技术和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更让我们农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刘刚在种地“刨”金的同时,也敏锐地“嗅”到了农业发展趋势,他在结合自身实践科学种田的同时,先后试验推广多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大垄双行、玉米免耕、秸秆还田、玉米轮作、间种矮棵作物等方法提高产量,用“小四轮”种出了大农业。“你看看,这里土壤松软不板结,这都是秸秆还田的好处,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改善土壤保湿性,减少养分损失,不仅省去耕地起垄费用,还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对黑土层保护效果明显。”刘刚指着脚下的黑土地信心满满地说。
眼下玉米已经进入收割时节,在海城镇长井村任家屯,一场丰收“大戏”进入高潮,八九台收割机在金黄的玉米田里纵横穿梭,将3000亩“丰收在望”玉米变成“颗粒满仓”。为加快秋收生产进度,肇东市海城镇采取抢前抓早、科学调度,提早谋划秋收等举措,加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服务组织的协调调度,通过“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方式,确保大田玉米颗粒归仓。王艳民是海城镇长井村农民,今年种植玉米160亩,由于良种配良方,田间管理措施得当,全面推进机械化作业,既节省了作业成本,又提高了玉米产量,让他收成非常喜人。“今年赶上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每亩能达到1700多斤,好的收成有了,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农民王艳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据了解,海城镇今年种植玉米共11.5万亩,目前已经进入收割期,采用机械化配合人工的方式,预计10月底全镇大田玉米秋收工作将全部结束。目前,肇东市玉米种植户正在抓住晴好天气,人机配合收获秋粮,做到精收细收,确保颗粒归仓,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边玉米收获热火朝天,那边展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效果有序开展,组织百余名种粮大户、合作社代表参加了田间观摩活动。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肇东市黎明镇示范基地,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站长、省玉米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岗位专家钱春荣为现场农民讲解了玉米“一翻两免”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和玉米秸秆轻简化还田技术。钱春荣介绍:“条带耕作技术是将秸秆粉碎后覆盖还田,播种时采取条带耕作,苗带裸露提高了地温和播种质量,保障苗齐苗壮。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分散失,与裸地相比,土壤含水量提高5~10个百分点,保墒效果显著;此外,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下的输沙量可以减少90.3%~99.4%,能有效遏制风蚀;秸秆覆盖田间径流形成时间晚、水蚀损失量少,增强了土壤的抗水蚀能力。据了解,玉米“一翻两免”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以三年为一个轮耕周期,年际间分别采用翻耕、免耕和深松耕作技术,实施秸秆翻埋还田、覆盖还田和松耙还田,实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分别在土壤下层、土壤表层和中层形成“立体”的秸秆储存库,实现秸秆分层、分步有效腐解,土壤耕层的全面培肥,有效解决耕作方式单一,耕层浅、实、硬,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的问题,同时缓解寒地秋季耕整地作业时间短,秋整地作业紧张的问题。该项轮耕技术具有节本增效、固土增碳、蓄墒增产等优点,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遴选为省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