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
明水向建设百亿级地标品牌迈出坚实一步
东北网绥化12月12日讯(特约记者孙志国)11月29日上午,明水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该县向建设百亿级地标品牌迈出了坚实一步。
近年来,明水县按照“基地承载,产业支撑,三产融合,工农互动,品牌引领,电商突破”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明水杂粮远销海内外,“明水小米”“明水黑豆”“明水干菜”获得国家地标认证,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针对明水县农产品品牌小散弱,市场关注度不够高等难题,明水县共用“寒地黑土”这个大名,同一个LOGO,同一个形象,聚集零散品牌,放大规模效应,形成市场识别度。在“点”上打造优质品,依托寒地黑土品牌建设,建立明水县名品培育梯队,完善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瞄准目标企业、目标产品实施精准扶持,着力培育一批能够代表明水优质农副产品的“明”品。在“线”上打出知名度,设立“寒地黑土”产业发展基金;出台奖励促进“寒地黑土”线上线下渠道建设、产品营销、物流补贴、产品开发等政策。在“面”上提升影响力,借助“五谷杂粮”下江南、哈洽会、绿博会、进博会等活动和展会,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加强品牌信誉管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区域品牌。
未来几年,大力发展明水黑豆、红谷小米、鲜食玉米、食用菌、蒲公英、艾草、干菜等“明水七宝”系列产品和奶牛、肉牛、生猪、肉羊等畜禽产业。力争到2021年,标准化千亩绿色有机种植基地24处,面积达到5万亩左右,绿色和有机标准的种植基地达到100万亩以上。农产品品牌认证产品产量达15万吨以上。全县奶牛存栏量5万头,年产鲜奶20万吨。生猪存栏500万头,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肉牛存栏60万头、肉羊存栏200万只、畜禽存栏500万只。引进大型乳、肉、禽类生产加工企业5户以上。力争通过3年时间,打造全省知名的“寒地黑土”+“明水七宝”系列农产品地理标识,创造品牌产值6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牧原”+“寒地黑土”全省知名企业品牌,实现品牌价值50亿元以上。届时,明水开发区将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以上。
为确保以上目标实现,大力培育明水“寒地黑土”种植基地,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点农产品保护区175万亩,力争到2021年,明水县12个乡镇各打造标准化千亩绿色有机种植基地2处,建设绿色有机种植基地面积2000亩以上;大力培育明水“寒地黑土”养殖基地,力争2021年全县奶牛规模牧场达到3家,肉牛规模牧场达到5家。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3家,家庭畜禽规模养殖合作社达到10家以上;大力培育明水“寒地黑土”加工基地,力争到2021年,食品产业龙头企业6户以上,财税税收贡献率达到30%以上;全面打造明水“寒地黑土”知名品牌,利用好“寒地黑土”金字招牌,构建“寒地黑土”+“明水上善七宝”系列地标品牌的双品牌模式,到2021年,打造北国最大的黑豆之乡;全面打造明水“寒地黑土”产品营销体系,结合“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组织企业参与各类农产品推介活动和农产品博览会,大力拓宽明水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全面打造明水“寒地黑土”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与绥化“寒地黑土”产品检测中心合作,对品牌农产品开展定期抽检,对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定期发布检验结果,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纳入农产品追溯范围,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目标。按照影响层级、影响力范围对品种、品牌种类进行梳理,建立明水农产品品牌目录,定期向社会发布,引导社会消费,加速品牌效应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