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古老”又“年轻”
古老的绥化
距今1至4万年之间,绥化辖区的青冈处于西伯利亚世界大陆冰川中心,有猛犸象、披毛犀、野马、王氏水牛等古动物在这里生存,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猛犸象故乡”。绥化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年轻的绥化
绥化建制较晚,清同治元年(1862年)开发设镇,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绥化理事通判厅,1956年成立绥化专区。1999年撤地设市,今年正值20周年——风华正茂的绥化正在全力推进“都城地”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农业大市” “工业新军” “方兴之城”
“农业大市”
粮食产量高峰时达到300多亿斤,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3.4%。全国粮食中有四十分之一是绥化的贡献。
“工业新军”
近几年,绥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一度领跑全省,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2%。
“方兴之城”
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省第三位,进入全省“六个综合类”城市第一方阵,“哈大绥”都市圈核心区“黄金三角”重要支撑地位凸显。
“红色基因” “良善基因” “文化基因”
“红色基因”源于信仰的力量
|
|
出生于望奎县的老一代革命家林枫,早年参加青年运动,从事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东北局、中央工作。老省长陈雷同志曾任绥化中心县委书记,领导了绥化军政建设和反奸剿匪运动。抗战14年,赵尚志、李兆麟、于天放等著名抗联将领都曾转战绥化。绥化籍革命烈士孙殿金被追授“钢铁白衣战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称号。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麻扶摇。著名作家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之一马玉祥。新中国成立以来,靠血性、理性、韧性,绥化这块黑土地走出了103位共和国将军。
|
|
|
“良善基因”源于崇德的特质
|
|
|
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的女拖拉机手原型梁军;著名作曲家安波创作、凌子风执导的电影《春风吹到诺敏河》主人公原型支部书记高凤志,都在绥化土生土长,是当时建设新中国的榜样和力量。被称为“最美警卫战士”的海伦籍24岁战士高铁成,当面馆发生爆炸时,三次勇闯火海,关闭泄漏阀门,因烧伤及煤气中毒被送急救。“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吴昊洋小小年纪就成为家里“顶梁柱”。
|
|
|
“文化基因”源于黑土的厚重
海伦剪纸和二人转、望奎皮影、绥棱黑陶、兰西挂钱等被列入国家和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傅作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艺家协会授予“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剪纸《东方红史诗》作为礼品,被周恩来总理赠送给铁人王进喜和北海舰队。北派二人转传承人赵晓波参演的大型拉场戏《海伦往事》作为我省唯一推荐剧目,参加中宣部和文化部主办的戏曲汇演。冰雪画派创始人于志学、青年歌唱家伊泓远、青年书法家蔡兴洲、奥运会冠军王镇,是黑土地上的璀璨之星。
砥砺奋进 春华秋实
公共保障水平越来越高
经济总量达到1359.6亿元,是建国初期的146倍,现在一天创造的GDP相当于建国初期的一年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由建国初的几百万元到突破60亿元大关。
市民百姓腰包越来越鼓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建国初期的不到百元增至2.5万元和1.4万元。
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城镇化率由80年代初16.1%提升到45%;城市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是建国初的14.5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0平方米,是建国初的50倍;平原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提高到14.7%;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
6个贫困县已摘帽4个,剩余两个深度贫困县有望今年摘帽;42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85个,剩余44个今年将全部出列;累计脱贫56514户、129343人,今年贫困发生率将降到0.23%。
聚焦目标 同心筑梦
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
积蓄产业升级新动能
实现“三农”工作新突破
取得城市建设新进步
促进民生福祉新提升
|
|
深入践行“两座金山银山”“三长三短”等重要论述,充分挖掘寒地黑土及其生态化丰富物产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独特区位及其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区的战略机遇,聚焦“三个第一、三个千亿”目标方向,推动绥化“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都城地”)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由过去的全省靠后跃升到全省前列。
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围绕构建“1+4+N”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千百十”工程,绥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全市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占比达58.2%,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制药、亚麻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产业产值贡献率达11%。工业经济贡献了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35%以上的税收收入,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和工业示范基地集聚了全市50%的规上企业。
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总产量居全省前列。绿色经济总量、畜禽饲养量均占全省1/4强,生猪饲养量和肉蛋奶总产量全省第一,鲜食玉米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五谷杂粮下江南”、农民丰收节、鲜食玉米节等,让绥化“寒地黑土”品牌享誉大江南北。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到厕所、能源、垃圾、菜园“四个革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逐步成为现实。
“城市双修”“引水入城”“环城林通水系镶嵌广场绿地”,让城市显山露水、透绿留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区路网、实施“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城市综合体,使城市能级提升、功能完善,一座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产城人”融合田园城市正在崛起。9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近200平方公里,一街一景规划,一砖一瓦累积,打造了多个“国字号”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把百姓民生作为“天大的小事”,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保持每年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社会公共安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决战全胜的基础上,将利用三年时间打好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
营造风清气正新生态
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推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健全完善政治生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分层次建立《领导干部担当公约》,制定容错纠错免责办法,公开为受诬告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体现对干部的严管厚爱。实行“清单制链条式”工作法,为基层减压降负,将抓落实进行到底,让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