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解成红 为折翼天使插上爱的翅膀

来源:绥化日报 2019-10-17 08:37:18 字体:

赋宣

解成红和孩子们在一起。

  聋哑、智障、自闭……

  微笑、守护、搀拉……

  这是两组不同场景的对应,这是一所特殊学校里的别样风景。

  位于安达市六道街的北横街,有一所面积不大的学校,这里有学生202人,他们都是来自本地或外地的有“毛病”的孩子。起初,人们对它并不怎么关注,只看到有家长进出。但不久,人们发现,这里的孩子从“很不正常”到“比较正常”,孩子家长也由“愁眉苦脸”到“露出笑脸”,仿佛一夜之间,特殊教育学校有了特殊魔力。是什么力量使学校出现转机?是什么人给残障孩子带来希望?走近这个特殊家庭的大家长——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党组书记、校长解成红,我们便可以找到答案。十年来,她用超越血缘的母爱,呵护、温暖着这些孩子,做每一个孩子的好妈妈。

  她1989年毕业后,到新兴小学工作,从老师到组长到主任再到副校长,干了20年。2009年2月,组织派她到特殊教育学校,她成了这个群体的领头羊。那时,特教还是一个封闭院子,环境极其简陋。那时不像今天,有人对特教不太理解,有人劝她:“特教不可久留,趁年轻调走吧。”在他们眼里,特教是个特殊之地,在特教没有什么幸福和价值可言。倔强而且不服输的她很快投入工作。改善环境,便是当务之急。为新建校舍,她穷尽一切办法,跑省厅、跑市政府、跑教育局争取项目,跑财政局、跑民政局、跑残联寻求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学校终于争取到了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第一批特教专项资金,市政府出匹配资金,有关部门拿赞助资金。2009年5月,新楼立项,从筹备到招标、从奠基到落成,2010年3月,当老师和学生迈进新楼的一刻,那种幸福感、自豪感简直无法形容。经过10年奋斗,安达特教如今已成为国内有名,省内一流,区域示范的特殊教育学校,是省教育厅向全省各区县推荐参观学习的标杆学校。

  如今看特教,孩子们学得高兴,有了张张笑脸,从这些笑脸背后,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明天,特教学校一楼大厅墙上有5个字:“爱,创造奇迹!”她想,发生奇迹的那天,也许真的不太远了。

  在特教学校里,老师既要教书育人,又得负责护理孩子。“善为人师,甘当慈母”。张涛,一个先天听力障碍男孩儿,家住乡下,父母都是聋哑人,2010年3月父亲把他送来后,就外出打工了。张涛一岁时,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解成红去他家家访时,发现张涛虽然有爷爷在管护,但老爷子已经颤颤巍巍了,只有期末才能把孩子接回去。见此情景,她心头一酸,眼泪流了下来。从那时起,解成红就成了张涛的“妈妈”.给他买新衣买新鞋,帮他洗衣、洗头、洗脚。到了节假日,把孩子领回家,家人对孩子也格外善待。慢慢地,小张涛不再自卑胆怯,愿意表达了。他告诉解成红:“校长妈妈,你对我好,我心里都记着,我不会忘。”十年过去了,小张涛已经长大,是一个乐观向上、学习优秀的孩子。2018年5月28日,在全省首届十佳“龙江好母亲”颁奖典礼上,张涛作为黑龙江电视台的特邀嘉宾,上台为她献花,并用手语演唱了《好大一棵树》,唱着唱着,孩子眼泪流了下来。从他的脸上,看到了爱,看到了那种直击心灵、心心念念的爱。

  她像母亲一样呵护每一个学生,她坚持给孩子幸福感,让他们感觉到和特教大家庭里他们是幸福的。学校先后开展了关爱、扶贫、特长培训、技能开发、生活服务等活动,每年端午节、儿童节和中秋节,她都会给孩子们送上节日礼物,为住校生过生日。到了休息日,她也会来到学生宿舍,为学生们洗衣铺床。她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哪个孩子情绪反常或是夜里生病,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孩子身边。

  解成红就是这样一位为202名残障学生支撑晴空、播撒阳光、用爱哺育的好妈妈。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