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大成福,托举小村成为全国文明村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4-28 字体:

特约记者刘峰本报记者赵洪秋

  4月24日,永兴村沼气提纯制取液化气项目与黑龙江安瑞佳集团达成合作协议。“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达产后年纯利润实现千万元不成问题。”村党支部书记贾红涛说。

  在北林区,知道永安满族镇永兴村的人不多,但“大成福”的名字却让人耳熟能详。其实,“大成福”是永兴村原名。

  10年前的永兴村,还是一个欠外债20多万元的“空壳村”,如今已成为村级固定资产积累达到1亿多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实现2万余元的全国文明村。

  一个贫困的小村如何蝶变成一个现代的美丽乡村?

  追寻过去,永兴村一直是分散种植。2008年,这个村在北林区成立了第一家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之后村“两委”班子成员又先后牵头成立了蔬菜、农机、烟叶专业合作社。

  两年时间组织全村1.72万亩耕地全部入社,实现了统一规划、规模经营、分工分业集约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农民实现了土地经营、入社分红、外出打工、发展非农产业等多渠道增收。

  岁月如居,时节如流。

  转眼4年过去,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由永兴村村委会控股25%、实行“村社合一”体制的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4个专业合作社。4个合作社负责种植、米业加工厂负责加工、农工商贸易公司负责对外经营,走出了一条“农民+产业合作组织+村集体合资入股龙头企业”的复合型发展模式。

  不久,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便在福州和厦门设有两个分公司,建立了电商平台,成了绿色农产品的“据点”。“大成福”牌大米、香瓜、西红柿等产品,均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无公害标识,远销哈市、大庆、福州和厦门等地。“大成福”牌优质农特产品供不应求。2018年销售额达1.2亿元,年利润825万元,使村集体直接增收400余万元。该公司现已成为永兴村各企业的主要销售渠道和村集体增收的经济支柱。

  历经探索,永兴村经历了从分散种植、合作社经营到复合社管理的阵痛,也完成了从“种得好”直逼“销得好”,到“销得好”倒逼“种得好”的嬗变,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工农不断融合,组建了永兴村大成福集团公司,还辟建了一处小型工业园区。目前,已有黑龙江金泽水利环保有限公司、大成福冷链物流、黑龙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个总投资近2亿元的企业落户,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财源。

  2018年,建设占地2万平方米的村小学,引进资金建设了大成福生物燃气项目厂和大成福冷链物流公司。这些项目在当年投入使用。

  永兴村与厦门晚报集团合作,在当地建设了一处日加工能力5吨~10吨的北方特色豆制品厂,实现北方名优产品与南方消费市场的零距离。

  完成村增积累、民增收入的同时,建立农村社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区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必经之路。于是,永兴村在北林区建起了第一个农民社区——大成福社区。对村民住宅进行了规划,实行整体搬迁,建成4栋近3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住宅楼、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和幼儿园、小学校等,一幅富有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大成福社区,崭新小楼典雅别致,宽敞整洁的乡村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广场、喷泉、假山、人工湖,打造了村中“小城”,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人们仿佛生活在画卷中。

  如今,“大成福”成为了辐射周边7个村、15个自然屯的“大成福社区”。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