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官”到“村官”
——记明水县公安局驻明水镇先锋村第一书记王庆亮?
高小平特约记者孙志国
从“警官”到“村官”,虽然称谓和身份变了,但服务百姓的心却一直未变。他常说,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就该为乡亲们办点实事。2017年5月,他受组织委托任职明水镇先锋村第一书记,他就是明水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王庆亮。
自从当上“村官”,他把贫困户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村委会所在地吴文华屯建档立卡贫困户丁增国今年78岁,老伴韩玉环小他8岁,老两口住在年久失修的两间土木结构的危房里,显得局促且有安全隐患。
“丁叔丁婶,你们俩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危房里,现在有政策,只要你按规定翻建,政府就给补贴2.8万元,到了老年享享福吧。”“经不起折腾了,我俩这把年纪了,有房子就将就着住吧。”
2017年从第一次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丁增国开始,王庆亮就不厌其烦地向他宣传讲贫困户危房维修改造政策。然而,丁增国和老伴总是这样搪塞着。王庆亮心里十分清楚,老丁老两口不是不想翻建房子,而是担心政府给补贴的2.8万元到时能不能真正补贴到位,其实更担心的是自己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所传达的贫困户危房维修改造政策精神是不是真的,能不能兑现。
“丁婶,这是给你买的降压药,按时按量吃……今后你就不用自己买了,吃没了我就给你送来。”从第一次到丁增国家走访,王庆亮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治疗高血压的药,便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从此,每次来到丁增国家,王庆亮都会帮着打扫院子,收拾室内卫生,一有空便盘腿坐在炕上和他们唠家常。每到年节的,他都会早早地送来水果、月饼和换季衣物等节日慰问品。王庆亮以实际行动感化着老丁老两口,渐渐地同他们拉近了距离,赢得了信任,他俩终于提出了翻建危房的申请。
“还是党的政策好啊,没有补贴,我们老两口哪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里呀!”
2018年6月下旬,丁增国老两口终于住进了翻建的60平方米的全新的彩钢房。他俩在屋里摸摸这儿、看看那儿的,喜不自胜的逢人便讲感谢党、感谢政府,心里都乐开了花。
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所在,是衡量贫困户能否脱贫的主要标志。王庆亮会同村里始终把贫困户的危房维修改造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自2017年以来,全村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共有16户C级维修,15户D级改造,贫困户危房维修改造全部完成。
自从当上“村官”,他把党的扶贫政策坚决落到实处。
“老潘大哥,我给你送‘园田地’定制款来了,小园长势咋样啊……另外,嫂子脊椎瘤病好没好点呀?”
2018年7月25日一大早,王庆亮就来到所帮扶的贫困户潘友福家走访,并送来500元“园田地”定制款。
“王书记,这小园长势好着呐,你看看这茄子、辣椒、黄瓜、油豆角啥的,不光够你500元定制的,还能晾晒干菜挣个千八的呢。”在小园里,老潘大哥一面同王庆亮打着招呼,一面美滋滋地介绍着“园田地”长势,好像这小园马上就能出钱似的。
自2017年以来,按照县里“菜单式”扶贫有关要求,王庆亮组织全局32名帮扶干部,每人每年都在先锋村像潘友福这样的54户贫困户家中定制500元“园田地”。截至2018年,每户贫困户“园田地”共增收1000元,所有贫困户共增收达54000元,高于全县贫困户“园田地”人均增收水平。
先锋村现有常住户264户860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29人。两年时间里,全村54户贫困户到底都去了多少回,跑了多少趟,王庆亮自己都说不清楚。可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无论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一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王书记,并争相把他让到屋里坐一会、喝口水,表达一下感情。
“王书记呀,你看我家今年享受农村低保2131元,公益岗位1000元,园田地订制500元,小额贷款入股分红3500元,干菜订制1000元,还有免费上合作医疗及大病救助保险和免费上30元的小额意外伤害保险啥的,再加上种植业,今年我家人均收入达到了8495元……真得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啊!”
2018年12月26日,黄德屯2015年就已脱贫的李明伍指着墙上的“大表”,跟驻村第一书记王庆亮掰着手指头算着收入账,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
目前,先锋村所有建挡立卡贫困户每户均有两个以上产业扶贫项目,并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利益连结机制。截至2018年末,全村已有46户108人脱贫。先锋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的5900元增加到2018年的7180元,村民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