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都城地”努力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
——访庆安县委书记李立新
贺金龙本报记者宋一枫

“我们庆安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省委‘六个强省’‘三个攻坚战’‘三项攻坚任务’和市委‘都城地’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决策部署,结合庆安实际谋划确立了‘12431’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区城地’,切实让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庆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6月8日下午,庆安县委书记李立新接受了记者专访。为加强市委“都城地”建设本地化落实,庆安今年确立了“12431”发展思路,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园”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两城”;打造绿色有机、医药开发、循环经济、现代服务“四个百亿”产业,构建“1+3+N”产业体系;实施创新强县、品牌强县、人才强县“三大举措”;建设寒地黑土核心之区、绿色有机产业特色之城、田园养生理想之地,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一个目标”。
围绕这一发展蓝图,庆安如何有效推进落实,李立新进行了详细介绍。
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园”为引领,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领跑者。去年庆安被农业部和财政部评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我们把“一园”创建为载体,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连续举办绿色有机水稻文化节,制定庆安大米航天级食品标准,央视去年三次、今年一次直播我县水稻生产,庆安大米品牌价值从2015年的33亿,到现在的108亿,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中国十大大米公用区域品牌”,成为京西宾馆和中国航天员中心唯一指定用米。我们东禾集团生产的GABA米,市场价每市斤超过30元,真正体现了质量和品牌的价值。正在建设稻米产业发展中心、稻作文化公园、欧盟标准检测认证中心、稻作博物馆,推动三产融合,放大农业优势和潜力,领跑农业现代化建设,建设寒地黑土核心之区。
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两城”为载体,让庆安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目前,庆安是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我们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还谋划建设现代农业、柳河五七、平安民族、跨境贸易、医疗养生5个特色小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田园养生理想之地。
以打造“四个百亿”产业为重点,推动庆安经济全面振兴。围绕“三篇大文章”,深度开发“原字号”的绿色有机产业,改造提升“老字号”的医药开发产业,培育壮大“新字号”的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产业,建设了绥化保税物流中心、中桂制药、科伦制药、余庆堂制药、银泉秸秆造纸、东禾金谷、中国供销庆安农商物流园等一大批产业项目,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全市第一。银泉纸业生产的可降解地膜纸,替代了传统塑料膜,主要原料是稻草,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又为有机水稻种植提供了新方式,助推了绿色有机产业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力争3~5年实现500亿产值,助推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建设绿色有机产业特色之城。
李立新说,创新发展“都城地”,跻身“全省综合实力强县”,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坚持以“三大举措”为抓手,把握发展规律,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以创新增添发展动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机制体制创新;以品牌提升发展质量,打造工业品牌、农业品牌、旅游品牌、文化品牌;以人才提供发展保障,“引培留用”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
目标展望,李立新信心满满,他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全县各级干部争当“三个好把式”,强化“五个好作风”,讲政治、敢担当、善作为、严律己,用心用情用智抓落实,正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干事氛围、廉政氛围,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绥化贡献庆安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