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粉条女王”高洪丽

来源:绥化日报 2018-05-14 字体:

万希龙特约记者马明超

  “这批货,从年前催到现在,才给我们。”

  4月23日,海伦市天意薯业有限公司院内,工人们正在往一台大卡车内装粉条。

  这台车是深圳市福田农贸批发有限公司的货物运输车,2017年,海伦市天意薯业有限公司同该公司签订了300吨的粉条供货合同,边加工边供货,还有近30吨的货没有付完。

  “从去年秋天开始,除了冬季两个月检修,咱们一直都在生产,也实在是供不过来,近期你家的货肯定全部付完,请见谅啊!”天意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洪丽急忙解释道。

  “走,这边先装着车,领你参观参观我们的生产车间。”

  今年44岁的高洪丽,中等个儿,衣着朴实,眉眼间透着一股子的精明能干。

  “咱们的这套马铃薯自动生产线在全国也是领先的,采用的是传统工艺,利用发酵后的马铃薯淀粉生产粉条产品,不添加任何色素,保持了特有的北方风味,韧性大,久煮不化条,口感滑嫩柔软。”说起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高洪丽滔滔不绝。

  生产车间内,干净整洁,热气腾腾,搅拌淀粉、漏粉、冷却,不一会,晶莹剔透的粉条就“上挂”被运送到冷冻车间,再经过烘干、包装,就成了市面上我们常见的粉条产品。

  高洪丽和丈夫王清有,从结婚开始就从事马铃薯加工,20多年来与马铃薯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刚开始的小作坊起家,到半自动设备、全自动生产线,从手工粗加工到流水线生产,从在集市上贩卖到各大城市供不应求,高洪丽夫妇摸爬滚打,不断创新,一点点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2014年成立了天意薯业有限公司。

  为了打破马铃薯加工企业只能秋季生产的现状,2016年,公司投资400多万元,更新了淀粉烘干设备,新建了粉条粉丝制冷烘干设备,通过迅速制冷、直接烘干,保留了粉条的鲜嫩程度,替代了传统自然晾晒的办法,生产不受季节、温度、环境影响,产品也更加干净卫生,达到了食品级要求。当年生产产品1580吨,全部销售一空。2017年,公司分别与福建厦门六合园东北特产批发有限公司、南宁东北特产批发有限公司、广州雨凇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东北特产购销有限公司、海口东北特产批发有限公司等签订产品销售合同2800吨,目前,去年的购货合同基本完成。今年已陆续接到订单2000吨,正在加班加点生产。

  为了保证马铃薯加工原料的品质,从2013年开始,他们就开始琢磨自建原料基地,并同农户签订订单,专门种植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2017年,高洪丽引带5户农户创立了高洪丽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5000亩,其中集中流转3000亩,社员带地入社250亩,同周边村民签订合作回收合同1750亩。基地实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有效地保障了产品的安全质量。

  贫困户伍丽杰、张凤、任志安等是带地入社的农户,土地都归合作社经营后,他们一起到公司打工,除了土地流转金外,每个月都能挣近3000元钱,去年公司生产7个月,工资加流转金每户都能增收近3万元。

  现在,公司常年用工50人,季节工最高可达100多人,对于贫困户,公司优先录用,让他们通过劳动脱贫致富。

  “今年,厂区初步打算再建一个冷冻库,在马铃薯基地上,打算打造一个无公害有机的种植区,去年我们利用牛粪沤制的有机肥已经抛洒到地里了,过几天就开始种植了。现在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扩大产能,更重要的是提升品质。”对于未来的发展,高洪丽有目标也更有信心。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