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刘加明实习记者陈骁
“法院出了个‘老李’,调解矛盾有一套,有事找他准错不了。”近几个月以来,这样的话在庆安县老百姓中可谓口耳相传,但如果你真要去法院找“老李”,还未必能找得到他,因为“老李”不是一个人,他可是庆安法院为化解百姓“一事难”而成立的“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以多元诉调对接来化解矛盾纠纷,因其独到的为民、便民、助民、亲民特色深受百姓的拥戴,私下里总是亲切地称工作室为“老李”。
自去年8月22日庆安法院“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接收民事纠纷案件220多起,成功调解199起,调解成功率达90%左右。“老李”采取多走访、重排查的方式,将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并把百姓身边无小事作为工作准则,对小事及时化解,避免演化成民事诉讼的大事。
拖欠工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法院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老李”自成立以来深感责任的重大,通过多次走访询查,并熟练运用《劳动法》、《合同法》,仅在去年11月9日一天时间里,就成功调解了24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其中有两个私企拖欠工人工资100多万元,通过“老李”调解,最终达成了支付工人工资调解协议。
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切身感受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最大限度化干戈为玉帛,是“老李”调解案件的最大特点。在受理张某不赡养老人案件时,“老李”五次深入其家中,并走访乡政府村委会、了解屯邻群众30多人,最终将事实挖透,对当事人好言相劝,引用法例条例以及道德伦理,最终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达成赡养协议。
谈及调解体会“老李”坦言说:“要对当事人像对待亲人那样,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想方设法为他们着想,这是成功调解每一起案件的前提。还有就是自身要熟知法律知识,《婚姻法》、《民法总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劳动法》等常用相关法律都能熟练掌握运用。都知道做调节工作琐碎、难度、麻烦,但凡事都得有人去做,而且要努力做好,这就是调解工作的责任”。“老李”还深有感触地说:“调解工作千万不能怕给自己找麻烦,一定要把当事人放在第一位,为当事人着想,用真情为民排忧解难。”
据悉,庆安法院将放大“惠民调解”特色,打造“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精品品牌,通过调解工作的延伸,将推出更多的“老李”式调解精英,在多元化解战线上大显身手,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为平安庆安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