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播洒爱心的一家人

来源:绥化日报 2018-04-28 字体:

任杰王秀娟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上次的内容,先讲怎样尊重老师……”4月20日下午,在安达市第七中学的道德讲堂中,26岁的主讲人李浩再次站上熟悉的讲台,用翔实的案例、生动的讲述,告诉学生们如何孝亲尊师。台下,陈学琴根据儿子李浩讲述内容的变化,不时更换着屏幕上展示的内容。

  今年47岁的陈学琴是省级优秀志愿者,自2014年加入弘宇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500个小时,服务足迹遍布安达的大街小巷。在她的影响下,儿子李浩大学二年级时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志愿服务。即便现在工作了,李浩仍利用每周五、周六的休息时间,定期到安达三中、四中、七中、中本镇中学等校,为学生们讲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

  “道德教育真的很有效果,孩子们的改变很明显,家长们也很受触动。”陈学琴说,作为一个母亲,她深深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为此,她和儿子多次随志愿团队走进街道社区、偏远村屯开展“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传播青少年道德教育正能量”等公益讲座,耐心地为学生、家长讲解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疏漏的内容,有的家长没听够,知道他们在哪活动就特意赶去“补课”,后来也经常跟着他们做文明引导、捡拾垃圾等义务活动。

  为了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每天晚饭后都是陈学琴和儿子的学习充电时间,他们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方式备课。要讲述新内容之前,陈学琴的丈夫和婆婆就是他们最好的听众,他们虽然没有正式注册成为志愿者,却是陈学琴母子最坚实的后盾。“我爱人就是后勤部长,我们有什么需要,他都随时支援。婆婆也特别支持我们,经常跟亲戚朋友介绍我们的志愿服务。”因为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陈学琴更有干劲了。除了到各所学校进行公益讲座,她每个月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月1日,她和队友们帮社区居民义务理发,几年下来已从门外汉变成“熟练工”。定期看望城乡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帮老人们洗洗涮涮、陪着聊天解闷,偶尔晚去一两天,老人们就一直念叨怎么还没来。平时,不定期参加美化环境、援助孤残、文明交通、文明祭祀宣传等各类活动,所有费用全都自掏腰包。

  爱心满满的陈学琴和很多素不相识的人成了朋友,其中住在绿色家园养老服务中心的尹发夫妇跟她格外亲近。前两年尹发老人生病住院无人照料,陈学琴和儿子、队友们轮流护理了老人两个多月,心怀感激的老两口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儿子李浩也因为品性优良喜结良缘,还把儿媳刘航也带进了志愿者队伍。

  把更多的关爱和温暖送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互敬互爱的陈学琴一家,一如既往地默默奉献,把善心付诸行动,继续为他人播洒爱心。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