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立下扶贫志 旧貌换新颜

来源:绥化日报 2018-04-20 字体:

立下扶贫志 旧貌换新颜

——市发改委驻庆安县丰收乡丰山村扶贫工作队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蔡平

  一支工作队,一位“第一书记”,从踏入村里的那天起,就立下愚公志——不破旧貌誓不还。一年快过去了,如今的丰山村过去的一切都已改变了,正在向着更好的未来改变。因户施策,才能“治标治本”

  摸清底数后,如何施策、怎么施策就成了工作队的重要课题。市发改委驻村工作队通过对走访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把贫困户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资金或增收渠道的贫困户,另一类是老、病、残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工作队针对不同的类别采取了不同的帮扶办法。 “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宋国柏说,他们通过在村内实施的工程项目,安排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工程队打工,每人增收两千元至万元不等;介绍5户贫困户到县里从事建筑工、公园保洁等工作,户均增收都在万元以上;通过“一对一”帮扶,为不能出门打工的贫困户提供增收途径,落实帮扶单位的帮扶责任人,通过给李建忠、吕凤臣等贫困户购买鸡雏、鹅雏等鼓励贫困户开展家庭养殖,户均增加收入1500元;同时,帮助缺少资金的贫困户联系贷款和捐款等方式发展种养业,为贫困户吴伟联系落实贷款3万元,动员市发改委职工捐款9800元,为其购买蜜蜂30箱、大雁雏100只,建设蜜蜂越冬房1处。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吴伟家年增收5万元,实现当年脱贫;发动和鼓励12户贫困户在房前屋后种植水稻、蔬菜或黏玉米等作物,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

  夯实基础,才能“越走越富”

  道路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振兴的前提。在对丰山村调查走访时发现,张彦清屯、孙奎屯等几个村屯的屯内道路破损严重,特别是在阴雨天更加泥泞难行,村民们对此苦不堪言。在市县两级发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丰山村争取和落实了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通过项目为丰山村建设村屯内水泥路7.5公里,解决了屯屯间和屯内道路硬化问题,建设堆肥场(晾晒场)2800平方米、田间砂石路59.5公里、田间过水涵洞231座,排水沟清淤6.9公里,打机电井2眼及线路配套,土地整理394亩,购置水稻侧深施肥插秧一体机4台。

  因实施教,才会“越飞越高”

  一技在手,才能有谋生的手段,实现稳定持续的收入,才能保证脱贫后不返贫。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扶贫要扶志(智)的思想,2017年8月18日,宋国柏邀请市农科院水稻室主任聂守军来村里进行了现场培训,市发改委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部分贫困户和一些水稻种植大户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会上,聂守军就如何加强田间管理、预防病虫害,以及如何判断是否贪青、如何进行促早熟,作了全面讲解。广大农民还就水稻栽培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水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同时,聂守军还到水稻田间对当前正在发生的病虫害情况进行了现场指导,使农民受益匪浅,他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十分“解渴”,使他们受益匪浅,希望能常搞这类活动。

  产业扶贫,才是“长远之计”

  一家一户脱贫容易,整村95户整体都要脱贫,特别是在大部分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实现整村脱贫,不落实收益好的产业项目是根本做不到的。为此,工作队通过向本单位与省发改委沟通,宋国柏更是多次到省市发改委相关处室进行当面汇报沟通,想办法研究落实致富项目。2017年末,省发改委同意在非贫困县开展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建设。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宋国柏第一时间与庆安县发改委沟通,及时向省里申报,很快丰收乡丰山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就得到了省里批复,项目建设规模为480KW,预计在2018年5月末可以建设完成,实现并网。项目建成后,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