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国
春节,二儿子从北京回来,带了两本书,一本是《白说》,一本是《曾国藩》。大儿子看到说,他和他爱人也在读《白说》。他们的读书精神让我很欣慰,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坐下来读一读书,使自己在浮躁中沉淀下来,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飞快。有时候觉得在不知不觉中就晕晕乎乎地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仿佛忽然之间,满街的自行车没了,变成了满街的汽车;刚出现大哥大,人们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不久人们都玩上了智能手机;有人先富了以后,兜里揣几千元人民币,走路就挺直了腰板,后来,兜里有张卡,也腰别扁担横逛了,再后来一部手机玩转乾坤,连钱币都要退休了。
手机功能特强大,不但打败了电视机、照相机、游戏机、电脑,而且具有“催眠”功能,玩起来就放不下,插足就不能自拔。玩手机玩薄了亲情,影响了工作,破坏了健康,淡化了友情……一玩就走火入魔,人们能不浮躁么?
在这个大环境下,想要做到“世人皆醉我独醒”,那是很难的。但是,有定力的人,可以放下手机,捧起书本,通过读书使自己沉淀下来。这个过程就好比农民割地,割地休息的时候,有人放下镰刀打扑克,有人不打扑克去磨刀。打扑克的人,打完扑克去磨刀,没打扑克的人,已经割到了地头。打扑克的人怎么也撵不上,累得腰酸腿疼,一蹶不振。这就是沉淀和浮躁的区别。
读书要读进去,学到东西,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二儿子回来后,让我给找个笔记本,说是走得匆忙,忘带笔记本了,读书要做笔记。是的,读书不能走马观花,要做笔记。伟大领袖毛主席读书时,经常做笔记,有时还在书上进行批注,他能做到“书读十遍,批注万言”,他读过的许多书都有痕迹。《白说》这本书是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的作品,此书从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等多维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挖掘比较深刻,把握比较妥帖,做到了温暖发声,理性执言。书中有一章叫《被念歪的<道德经>》,我大儿子和二儿子在交流读书体会时,对《道德经》的理解,产生了分歧,进行了辩论。我没有读过《道德经》,不知道他们谁的观点对。但是,我很欣赏他们这种追求真知灼见的精神。
我小的时候,家在农村。我妈做饭,我烧火。我发现我妈淘米的过程,和社会的浮躁现象很相似。舀两碗米放盆里,添加三四碗水,用饭勺子一搅合,米中的糠皮和秕谷就都浮了上来。这些糠皮和秕谷就像那些浮躁的人,迫不及待地追逐潮流想表现自己,结果被主人当作废物撇出来扔掉了。主人需要的是沉在下面的成实米粒。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是这样的米粒,在手机上读书、学习的人也是这样的米粒。而那些为了赶时髦、为了玩儿游戏、为了抢红包而玩手机的人,多数属于糠皮和秕谷。 不想被淘汰的人,就沉下来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