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16日讯(许壮)1月4日,在兰西县远大镇胜利村的一个小作坊里,几个工人正热火朝天地把村里大家包的黏豆包分装放入包装袋,真空塑封好,最后放在包装纸盒里。眼下正是冬季农闲时节,往年都是村民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而如今,这一习惯却随着省农科院驻远大镇胜利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队长钟鹏的到来悄然发生变化。
2017年6月2日,是钟鹏到村上任职的日子。来到村上的钟鹏发现,西北大片贫乏土地、弱碱性水限制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脚步,而对于农业研究专家的钟鹏来说,这却是“商机”。
由于土壤特点为盐碱土,比较粘重,透水性较差,使得土地收成一直不尽如人意。钟鹏发现天然的弱碱性水,让本地生产的大黄米、小奶豆也是弱碱性的,用这些包出来的黏豆包口感是既甜又黏还爽口。而周边的西部草原更是养本地鸡、大鹅的好地方,在草原上小鸡、大鹅饿了吃蚂蚱,渴了喝弱碱水,成长期长达7个月,是完全的纯绿色、有机、营养丰富的产品。但是由于村民没有销售渠道,这些“宝贝”全都送人或者自己吃了。看到这些的钟鹏便带领大家一同组织起一个小作坊,包括贫困户在内谁家有黏豆包、本地鸡、大鹅都送到这来,真空包装后通过省农科院的销售平台卖出去。
在小作坊里工作的潘桂荣说:“没有老钟我们还不知道,原来家里的黏豆包还能帮我们增收呢。”
据了解,现在这些农产品已经卖出800余箱,卖出所得6.5万元,对这些贫困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每位工人一天可以赚50-80元不等。
钟鹏说:“我们将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村民在自己家的小院种豆角、小马铃薯、西葫芦、秋葵等经济作物,把这些蔬菜晒成干菜,每箱本地鸡、大鹅里配上三四种小干菜,让一个小作坊一点一点变成一个大的生产线。”
在胜利村笔者看到了由从省农科院带来的扶贫项目佰斯特肉牛养殖。由省农科院贷款给胜利村100万元,买了50头牛,然后每位贫困户可以代养一头牛,等到年底的时候,将这些牛所得的利润扣除贷款,每位贫困户还能分到1000元分红。
除此之外,钟鹏对上争取的35万元的中央引导地方项目,在西部草原养殖6000只鸡的计划,今年开始实施;由钟鹏协调的省农科院拨款20万元给农民买种子、化肥的春播互助计划已经在筹备当中。
钟鹏说:“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的技术和能力都奉献给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