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为黄崖子村景观大道。 |
———兰西营造优势积极发展旅游经济纪实之四
兰西县兰西镇永久村黄崖子屯,“东北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走进黄崖子屯,步入了一段渐去渐远的岁月,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情思。
黄崖子屯,拉哈岗南山头西南的小村庄。2006年,兰西镇在此投资兴建了省内规模最大的民俗文化展馆。展馆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收集民俗展品3600件。2007年又投资近100万元建设了民俗大道,2008年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朱开山大院”等项目,东北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出落成秀美“村妮”。
初秋时节,游完拉哈岗“五花山”美景,带着“色彩鲜艳”的心情走进黄崖子屯,步入“怀旧之旅”,思绪回到一个个难以忘怀的岁月。
走过玉米地中间的乡村大道,民俗村的大门近了,青色的门垛、灰色的瓦、起脊的门楼,上面粘贴着几幅精美的挂钱。古色古香,萌生出幽幽的历史色彩。最好别着急在民俗大道上逗留,先去民俗文化展馆细细解读东北民俗的历史,也许你对“怀旧之旅”所诠释出的文化内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了。
展馆的大门,木头的,上面苫着芦苇草。从大门东的第一个门走进去,就“走进”了兰西县甚至是东北的历史。从蛮荒时代起步,到满清后期的闯关东年代,再到民国,再到共和国的建设初期以及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时期,文字、照片、实物组合出东北历史的全景。也许那斑驳的、陈旧的牛皮乌拉、木犁杖、煤油灯、悠车子……会清晰你一段段模糊的记忆。如果你是农村娃,曾经在大坑里洗过澡、摔过泥炮儿,一幅简笔画再现了儿时夏日激情的全景,脑海浮现玩伴的音容笑貌,耳边响起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如果你是下过乡、插过队的知青,抚摸那大铁锅、铁锹、铁洋叉,还有那瓷质的、铁质的毛泽东像章,你就会想起战天斗地的火热生活,那是难忘的岁月啊!如果你是上了辈分的老人,你就会想起父辈、祖辈的生活,还有他们传下来的习俗。语言是无法穷尽这展馆里的物件和那里面凝结的历史情感的,慢慢地走,慢慢地体会,记忆的闸门在展馆的时间坐标上打开,越来越清晰。漫步民俗大道,就像走过了东北民俗味浓郁的时代长街。县旅游局长高维国说,所有民俗雕塑的构思是按照有关材料记载创意设计,得到绥化学院的智力支持,艺术系师生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加工,逼真地重现了东北民俗的精彩。说书的、唱戏的、下棋的、算命的、编筐的、窝篓的、杀猪的、磨刀的、抢剪子的……红砖铺道,硬质边沟,青嫩的草坪,微风摇曳的小树,几十座东北民间风俗的彩色雕塑伫立其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简直是一条200米的民俗艺术长廊。农家的院墙土黄色,上面绘着一幅幅东北民俗画,特别是民俗文化展馆的门墙上是“东北八大怪”的绘画,生动形象,看了也许领悟了“养活孩子吊起来”的背景和含义了。如果在冬季走民俗大道,踏着皑皑的白雪,咯吱咯吱的,似在一条七彩的河里溜冰。
村中10余家门前高挂大红灯笼,那是农家院餐馆。香喷喷的二米饭,黏乎乎的土豆炖豆角、茄子,红红的小河虾,油汪汪的咸鸭蛋黄,酱炖的河鱼冒着热腾腾的香气,铁锅炖得有些糊巴的本地鸡肉,还有一盘水灵灵的从园子里刚摘回来的青、红辣椒……这么原生态,能没有食欲?如果想吃更新鲜的柿子、黄瓜、沙果,你可以自己去摘。干净的厨房里,王嫂和村里亲戚给哈市来的客人忙活着饭菜,她笑盈盈地说,我做的饭菜,城里人都愿意吃,闻名来的可多了。她说三四个月,收入1万多元。农家火炕上放一张炕桌,小烧烫得滚热,畅饮一番。
醉了、累了,舒服地躺在农家的“土床”上,每一个盛情的农家会给你一个温馨的怀旧梦、田园梦!醒了,神清气爽地往村东山下走,去逛逛“朱开山大院”。原来兰西县以黄崖子屯闯关东人乔恒章一家为原型建设“乔家地主大院”,反映早期关东大户人家生产、生活场景的大院。电视剧《闯关东》热播,兰西县委、县政府向省旅游部门申请汇报,绥化学院院长庄严力挺推荐,因此改名。大院面南背北,倚山而建,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
建了“朱开山大院”,兰西人还觉得不够劲,正在积极挖掘“闯关东精神”内涵。县长王秀平介绍,准备举办“闯关东”文化节,邀请《闯关东》作者高满堂和主演李幼斌来“朱开山大院”做客,共同总结“闯关东精神”的实质。王秀平说,通过对“闯关东精神”的挖掘和弘扬,激励兰西全民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情,全党抓旅游,全民抓旅游,人人在旅游产业中找位置,选择角色。
怀旧,那是为了记住历史。
“怀旧之旅”,不是作秀的唯美移情,那是兰西人对资源的整理,对历史和文化的梳理,是对文化旅游内涵的挖掘,积极营造了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兰西人将人们的文化情怀与追梦心理予以融合,营造一个圆梦的平台,放飞了中老年人的梦想,培育了青年人艰苦奋斗的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