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羌笛吹响的地方——走近羌族
http://suihua.dbw.cn   2005-09-05 19:01:20
 

    古老的岷江,从四川省阿坝自治洲境内流过。川流不息的江水养育了一个古老的民族——羌族。伴着岷江的涛声,“寒地黑土中华民族大团结万里行”绿色使者赵玉明走近羌族。

    唐朝诗人王之涣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的羌笛便是羌族特有的吹奏乐器。举世闻名的川西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2000多年前羌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起修建的。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优秀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98252人。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的明确记载。

    “羌’属他称,意为“西戒牧羊人”。

    据说羌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羌族中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 、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族的关系。

    羌族历史在我国民族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宋以后,羌族多被汉族或其他族所融合,只在岷江上游还有部分存在。这种从远古时期一直保存至今,经历数千年之久的民族,在我国及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他们是研究羌族社会和历史的活标本,也为探讨其他兄弟民族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羌语属藏缅语系羌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羌语各方言内又有若干土语,甚至相邻的村寨间语音差别也较明显,故有“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之说。交通沿线和接近汉、藏区的羌民,一般都会汉语或藏语。

    历史上羌族无文字,故羌区通用汉文。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羌文创制工作于1989年正式开展,目前已进入试行推广阶段。

    在岷江上游,赵玉明看到,羌人大多沿河谷两岸散居高半山上,也有部分居于河谷地带,故有 “山寨”之称,一般以二、三十户为一寨落,也有三、五户或三、五十户群居不等。

    走进羌寨,只见房屋呈方形,四周用石块砌成,内用木板装隔,房背上铺“柴花子”,垫“木楼搜”,也称“岩窝草”,以防雨水渗透,再盖黄土夯实,房背后方搭半边“照楼”,用于堆放粮食和杂物,也可作为客房。肩背可作晒场,用于打晒粮食。房顶最高处供奉白石神。

    寨房有三层和两层之分,下面为猪、羊圈,人经独木梯上下,中层为住室,正中置放火塘,火塘上安放“希米”,即铁三脚或铜三脚。三脚愈大,愈显示出主人的地位和富有。火塘上方为神台。

    “火塘”是全家吃饭、聚会、待客、举行庆祝或祭祀活动的场所。客人进屋只能坐在火塘的两旁一般不能随意乱动火塘边的火钳、火钩等物。

    羌族同胞告诉赵玉明,“火塘”又称“锅庄”,是火神的象征,因而极为神圣。火塘内终年火种不断,故又有万年火之称。为了防盗保暖,窗户一般都很小,用几根两尺左右的木条安放于石墙孔内,俗称“牛肋巴窗子”。

    历史上,为防止外敌入侵,寨子边同时用石块修建“邓笼”,也称石碉。分别呈四棱、五棱、六棱和八棱,高达数丈,坚固无比,历数百年而不摧,石碉内一般分为7-9层,最高的可达12层;以独木梯上下,对外有枪孔,战时既是战碉、驻扎防御兵士,亦可作烽火台,用于传递信息,平时多用于储存粮食、堆放柴草。

    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但在茂汶地区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

    “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鞋尖微翘,状似小船,鞋帮上绣有彩色云卷图案,十分别致。 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

    玉米是羌族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青稞、土豆、荞麦、油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也较为普遍。羌族人有把猪肉吊在房梁上风干做成“猪膘”的习惯。陈年的猪膘,肉色嫩黄、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十分可口。在喜庆而隆重的节日里,羌族人还要端出自家用玉米或青稞酿造的酒与众人共饮。

    羌族地区资源丰富,经济林木有花椒、核桃、茶树、漆树等,还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等名贵药材。

    在羌族人民的交通设施中,溜索是不可缺少的。在波涛汹涌的岷江上,用一根或两根碗口粗的竹缆取倾斜之势,系在两岸的石柱上。渡江者以皮带或麻绳紧束腰间,身悬绳上,飘然而过。

    羌族由尚白习俗演变为白石崇拜,仍然与文化传承有关。这在羌族另一部长篇叙事史诗《羌支大战》中可以寻觅到踪迹。同样是在古羌人的迁徙途中,羌人和戈基人(史诗称戈基嘎补)之间发生了一场持久的战争,后采羌人得天神阿爸木比塔帮助,用雪团战胜了手持麻秆的戈基入,之后雪团化作坚硬、洁白的石头,从此被羌人尊为阿渥尔(白石神)并加以普遍供奉,成为古羌人高贵圣洁的象征。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历年亦称羌年节,羌语称“日美吉”,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也是羌民族一年一度庆丰收、话团圆的民族传统盛会。其内涵与汉区之春节,藏区之藏历年等民族节日相近。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皮鼓舞”等民族舞蹈,显示了羌族人勇敢豪迈的性格。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站     编辑: 张庆勇
 相 关 新 闻:
    专 题 推 荐
·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
·从绥化走出的将军
·第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中国(兰西)亚麻文化旅游节
·08年度绥化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申报
·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家园
·市政协二届二次会议
·《感恩号》在行动
    图 片 新 闻
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
“春之声”民族音乐会
   绥 化 论 坛
更多>>
 
   绥化外宣品展示
新绥化欢迎您
     绥化似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璀璨明珠。
绥化自然情况
     绥化于1862年开发设镇。
工业前途似锦
     绥化市工业经济前途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