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语/ 李犁 姜超

陈树照的诗的精神指向已经超越了乡愁的纠葛,更多的是拿山下那片雾水迷茫的小村庄以及村庄里的事物当符号,通过它们进入一种广泛的命运感,并呈现和建筑自己的精神城堡。我喜欢其中那些短淬的诗,譬如《日出》《蚯蚓》等。这些诗像玉米秸朴素精炼,感情亲近,境界拓远。他是想通过熟悉的意象,营造出一个既能深入大地又能从大地上跃出的令人仰望的理想之境,诗有了温暖又走心且提升精神的力量。 —— 李犁
鲍德里亚将地理、地图的关系描述为真实与再现的关系,诗歌中的物象、意象亦如上所述。物象,为主我;意象,为客我。主我负责进入诗意,客我则体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陈树照诗中一再突出的自我,是社会化进程中的“镜中我”,也就是“反身自我”。诗人主体意识的显现,依赖于“有他人在场”,完成于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自我定位。乡土出身的诗人一辈子都在怀乡恋土。
陈树照的诗作倾力描摹有声有色的自然世界,来暗示人的内在灵魂世界,在感应与契合之间向传统文化眺望,奋力维护着汉语温润如玉、高贵华美的气质。 —— 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