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养老“陷阱”多消协帮您排排 “雷”

来源:绥化晚报 2017-12-07 字体:

文/王东光 实习记者 张铧月

  今年以来,媒体多次对“以房养老”却遇陷阱,老年人网络购物上当受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曝光。绥化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养老生活舆情问题不容忽视,一些相关的养老问题及养老陷阱,您需要多了解、多提防。

  优惠赠品不能作为选择养老机构的条件

  去年11月,82岁的阮女士想入住某养老院,打算住3至5年。业务员表示该院的老人大都选择办理入住期10年的尊享卡,并强调该卡很优惠且可以继承和转让。老人办理了尊享卡,在没有得到详细说明的情况下草草签字。后来老人因病无法入住养老院,老人提出退费,却始终没有得到养老院的正面答复。有些养老院还会做“您只要预存5万元,每月返500元,年收益率高达12%,预存额度不同,享受的服务和折扣也不同,待您百年之后,本金全部退还子女……”真正“零风险”“高回报”“零费用”的宣传,对此,老年人很容易动心。 事实上,近年来,这种宣传既可以养老,又有高额投资回报的“养老公寓”,吸引了许多老年人交钱预定床位,最后却遭遇一场场骗局。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渴望心情,以养老建设项目或者与养老相关的健康养生项目为诱饵,通过高息回报、预定床位、预存费用等方式,再施以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小恩小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本报提醒,选择养老院重点要看资质和硬件。另外,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养老院。在与养老院签订养老协议与押金协议时也需多加注意。

  果断拒绝最能躲避“猫腻”

  近年,多个“以房养老”的陷阱事件发生,也为老人敲响警钟。作为政府部门,民政部或民政局是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活动的,更谈不上会授权商家推广所谓的以房养老项目,如果遇到类似推销,千万不要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老年人患上慢性病时,切忌乱投“医”,网上看病要提防,千万不可盲目相信“不吃药即可治好”的产品宣传,生病及时就医,请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一定要警惕让你掏钱的“免费医疗保健书”和免费承诺的药品及一些不正规的养生讲座。 吴先生、刘女士两位老人均80多岁。有一天,两位女士上门推销某品牌多功能油污净,热情地承诺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就可以享受优惠的保洁服务。老人花1500元购买了一箱产品。结果,老人预约的第二天保洁服务,推销员既没上门,电话也打不通。后经查询,整箱产品的价格不足900元。老年消费者独自在家时,对上门推销人员应保持足够的警惕,最好拒绝。

  老人婚恋有陷阱牵线是假骗钱是真

  65岁的初先生,看到一则征婚广告,怦然心动。婚介所“红娘”要求初先生先交100元登记费,第一次见面,初先生应“红娘”要求交了300元管理费。与女方见面几次后,“红娘”又要其交磨合费1000元,初先生正犹豫时,女方已经拿出了1000元给了“红娘”,初先生见此,只得从包里掏出了1000元。之后,女方开始时不接电话,再打对方干脆就关机了。初先生意识到上当了,遂拨打电话报警。 老年人征婚尤其要理性,不要轻信征婚广告,尽量选择信誉佳、口碑好、规模大的正规婚介机构,并注意其经营场所是否固定。在择偶时,务必先了解清楚对方的资料,必要时可验证对方证件,谨防“老年婚托”。 老年人要谨慎选择有资质的婚介所,并签订正规合同。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要提防那些动辄让交大量会费的婚介机构,在和婚介所介绍的相亲对象接触时要多方了解,涉及钱物时,更要格外警惕。该案例中婚介所借“婚托”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涉嫌诈骗,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老年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形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警。


编辑:邹泓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