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翟清斌:从蛙到龙的N次赢势

来源:绥化日报 2017-12-07 字体:

农民CEO——领跑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⑥

翟清斌:从蛙到龙的N次赢势

本报记者王建夫张贵文沈雪赵洪秋

开镰节当天,翟清斌与莫静波一起挥镰割稻。赵福 特约记者 王可心 摄

  9月19日上午,望奎县先锋镇四段村农民非常高兴:黑龙江龙蛙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他们村的绿色水稻基地开镰收割。全国各地客商闻讯前来订购,仅仅半小时,龙蛙7000吨预产新米及3000吨库存有机米,以每公斤20元~120元被“抢购”一空。湖南细莫电子商贸有限公司当场签订了7000亩地3000吨大米合同,董事长莫静波说,她对龙蛙大米跟踪观察了两年,米质的确不错。

  龙蛙公司董事长翟清斌说:“四段村农民土地流转收入加上分红,亩均至少增收800元。”

  从2014年开始,龙蛙公司与四段村农民结成种水稻的利益共同体,后又扩大到沿江村,今年流转经营或耕地入股35400亩。

  转瞬10余载,磨砺数春秋,由“蛙”到“龙”的跃升,龙蛙跳出了N次赢势:

  2005年,翟清斌注册了龙蛙商标,201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望奎县历史上唯一;2014年,龙蛙公司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年11月3日,龙蛙在北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成为我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农业企业;企业投资数百万元构建中国首个“寒地黑土绿色安全追溯体系”,翟清斌成为“中国好食品”首倡者先行者,被称为“中国好食品”的国内第一人;今年,龙蛙最好的有机大米每公斤售价120元,行业领先……

  龙蛙的N次赢势赢在哪?

  翟清斌一语道破天机:“食品安全的关键在基地的标准化、米质的品牌度、合作的稳定性、市场的诚信率!”

  赢在基地。龙蛙的基地在望奎生态区域西洼荒内,生于斯长于斯的翟清斌知道,近乎原生态的环境对种植绿色有机食品水稻,那是非常重要的。至今,这里丛生的杂草、清澈见底的河溪自然水、一抓流油的黑土,呼兰河、通肯河等4条河流滋润,还有源于自然耕作的方式。翟清斌说,可追溯的绿色有机水稻就得这么种。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推行统一品种、栽培技术、生化施肥、综防措施的“四统一”管理机制,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100余人的技术服务队做保证。

  赢在品质。近几年,公司一直主栽龙蛙1号品种,细长粒,虽然产量不高,但米质上乘。公司确定的水稻种植技术乃至大米所含微量元素等标准,一直是产品进入市场的严格标尺,一丝一毫都不马虎,种植大户严格按照约定标准组织生产,并实现三减和人工管护的全程覆盖。龙蛙主动扛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责任,投资几百万元建设的可追溯智慧农业监管体系,实行第三方监管,使生产全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消费者也可以扫售粮卡上的识别码,随时登录网站,查看自己订制的水稻在田间生长、车间加工、物流运输等过程的“现场直播”,绝对全程追溯验收。

  赢在攻略。公司将耕地按照区域划分几大板块,委托给有技术的种植大户全程料理,或由公司旗下合作社提供农机具。公司与种植户签约,每亩以400公斤保底,超产部分农民还分成60%。农民除获得高于市价的土地流转费外,参与种植的农户每亩地可得种植费533元。2015年,村民张彦鹏因种出高产高品质的水稻而获得一台小轿车的奖励。今年,村民王洪民种了2000多亩,收入可实现三四十万元。

  赢在智慧。翟清斌说:“做食品产业,眼睛总是盯着暂短的暴利,忽视长久的品质长成,企业终究会走进死胡同。”因此,翟清斌从微利中涵养长效的赢利,一步一步将“蛙”育成“龙”。

  赢在市场。龙蛙乘上电商时代的动车,以高端直营体验店为“前驱”,以直采营销为“中轴”,以互联网销售和物联网配送为“后助”,经过一对一精细化销售、与中海、万科等大型社区物业团购等载体的多渠道销售,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实现了“先产后销”向“先销后产”的华丽转身。

  赢在口碑。“千好万好,不如消费者口碑好。”翟清斌秉承的理念。在行业差异化竞争中要突出追求专利权的差异化,并不断追求品牌的差异化,强调产品的个性,龙蛙以质量求胜的攻略赢得越来越大的市场。

  赢在诚信。四川、重庆等南方客商曾因大米包装袋运到销售终端有破损,向翟清斌提出建议,翟清斌派人核对了损失额度,返给客商五六万元补偿金,这使经销商客户反增,几万元敲开了信誉大市场。翟清斌说:“每一粒米都要追求精益求精,每个环节都要至善至美,优质大米更需要优质的服务做保证,才能促进信誉市场展现更温暖的保险指数。”龙蛙,被评为国家级守信用重合同企业。

  蛙鸣四野,绿色原生态的耕种环境,再加上龙行天下的销售模式,使龙蛙得以迅速成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寄语龙蛙——“服务农业、造福家乡。”

  龙蛙在践行这个目标。

  龙蛙公司每年向国家缴纳税金200万元,直接带动入社农民增收2000万元。翟清斌介绍,如果农户以20亩土地入股,加上分红和务工等收入,年收入至少五六万元。

  龙蛙为企业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出资重奖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出资10万元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四中学生高雨欣购置楼房,圆了一家祖孙三代的安居梦。村民祖青全养的100只鸡、100只鸭,是翟清斌无偿提供的鸡雏和鸭雏。翟清斌创办的“企业+金融+合作社”的精准扶贫联合体,带动13个自然屯1200多农户3.5万亩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

  翟清斌说起未来发展蓝图,信心满满,计划上演连续活剧:进行品牌整合布局,实施双品牌攻略,带动更多的农民加盟,一起奔小康;扩大规模,从明年起向10万亩基地进军;做强“两头两尾”,使寒地黑土生金面积不断放大;以建在基地中的体验店为平台,发展田园养生产业,提升农民市场意识和经营本领,带动更多的农民成为职业经理人,拉动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龙蛙农业正积极准备IPO辅导,明年有望在主板上市,成为我省第一个上市的农业公司。

  翟清斌说:“我是贫困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我希望家乡人早早过上好日子。”

  这就是翟清斌,有龙蛙精神的农民企业家!

  门贵昌评价:

  蛙鸣四野,龙行天下。

  坚强地站在家乡的寒地黑土上,坚定地与父老乡亲站在一起,坚实地带领农民兄弟种水稻奔小康,翟清斌的人生大道至简,品行可赞!

  他像我们黑土地上的优质粮食,那是金子;他如我们黑土地上的农民,朴实无华;他是我们绥化本土的农民企业家,登高望远。

  翟清斌,脱贫攻坚有你,小康路上需要你,推动乡村振兴更需要你!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