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1月14日讯(任杰张睿格)今年,太平庄镇盐碱地旱改水连续3年种植水稻获得大丰收,双发水稻种植合作社平均亩产量500公斤,亩效益800元。合作社采用鸭稻共作和蟹稻共生技术,效益可观,这是安达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果之一。据悉,这个市采取旱改水、复套种、种特色经济作物等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取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近两年,安达市坚持以市场导向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依托优势产业放大经济优势,调结构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中本镇重点种植了黄蜀葵,示范基地带动农民种葵花朵朵生金;安达镇大力发展棚室蔬菜,栋栋钢骨架大棚站立沃野,蒜苗、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流金溢彩;先源乡水稻种植基地稻谷飘香,籽粒饱满含金;羊草镇“十八里香瓜”远近闻名,棚室瓜菜形成规模,每栋大棚效益5000余元;安达镇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到250亩,发挥了食用菌生产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着食用菌产业高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结构调整的指挥棒,安达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新业态,果蔬杂粮、鲜食玉米、绿色蔬菜和食用菌等成为农村经济大戏的“当家花旦”,集聚成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推进旱改水,加快稻田基础设施改造,对引嫩干渠两侧的先源乡、老虎岗镇、任民镇、中本镇进行了重点开发。先源乡友谊村霞光合作社流转2400亩土地改种长粒香、超级稻等优质品种水稻,聘请专家深入田间指导生产全程,亩产在500公斤以上。
中本镇的秋季田间博览会别开生面,组织种植大户和贫困户深入黄蜀葵基地、汉麻种植基地、麦菜复种现场、有机弱碱稻园区等实地参观,听介绍、看长势、比效益,农民在田间大课堂亲身感受调结构带来的增收实效。 打造产加销闭合链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行二维码信息植入,实现手机终端源头可追溯、全程可监控,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积极发展线上营销和线下直销,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集团化发展和私人定制营销模式,青肯泡鑫旺达杂粮生产基地、老虎岗永冠水稻生产基地等“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不断拓宽营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