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
莲花之美,美在外形。
盛夏,有莲花的地方,就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丹青水墨。一塘曼妙的涟漪,又仿佛跳动着诗人妙笔下的平平仄仄。
卓然飘逸的莲叶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有的出水很高,似乎有直插云天之势;有的紧贴水面,舒展开朗。太阳初升的时候,或雨后放晴的日子,每朵莲叶上都会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水面微波晃动,莲叶微微摇晃,露珠轻轻滚动,有的从高的莲叶掉到低的莲叶,噗的一声,银光迸射,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莲叶丛中,莲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子,含笑伫立,娇羞欲语。有的含苞欲放,体态婀娜;有的优雅闲逸,引人入胜;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轻风拂来,莲花顾盼生姿,轻轻点着头,招着手,扭动着腰肢,全身无不透着一股艺术家和舞蹈家的气质,风姿绰约,格外销魂。
莲花之美,美在颜色。
硕大的莲叶好像一面面精美绝伦的绿玉盘,又像是一把把倒置的大阳伞,其中的脉络清晰可见。笔直的莲叶柄上分布着几个花梗,托住了冰清玉洁的莲花。颜色有的是纯白色,就像一团雪,有的由红色渐渐成为粉红色,又由粉红色变成粉白色,到叶尖后又成粉红色,一如水乡少女轻点胭脂的肌肤,色彩由根至末由重到轻,与耀眼的绿色莲叶形成鲜明的对比。花瓣环抱着丝丝鹅黄的花蕊,花蕊簇拥着嫩黄的莲蓬,莲蓬微微泛着光晕,像宝石一样镶嵌在莲花之间,犹如一副高雅的油彩风景画。
莲花之美,美在高洁。
莲花是冰清玉洁的使者,傲然独立,演绎着出污泥而不染的传奇,被尊为花中君子。古人常取莲花高洁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的高尚节操。屈原《离骚》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以莲叶莲花作衣裳,比喻自己内心高洁,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莲的外形,从莲藕到茎脉,再到莲蓬,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中通外直,虚心相连。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正如周敦颐《爱莲说》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华严经》道:“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四如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株莲花。人的一生,便是花的一生。如若尽心绽放,便能有芳香与清雅。人世漂浮中,我们都在寻找莲花开放的契机,以在微风和芳草、露珠共合中,得一瓣纯净,一瓣优雅,心似莲花开。
莲花之美,美在爱情。
由于莲与怜谐音,怜即喜爱之意,莲花又常作为爱情之花。西施传说故事多与采莲、浣纱联系在一起。南朝萧衍《夏歌》曰:“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在多情人看来,莲花就是海誓山盟的信物。《西洲曲》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古乐府·子夜夏歌》曰:“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这里都用莲花莲子暗喻爱情的甜蜜美好。并蒂莲即一茎双花,从来视为情人或夫妻的象征。在民间,新婚洞房的布置,对联和窗花就常有“并蒂莲”、“鱼戏莲”、“荷花鸳鸯”这些元素。乐府诗《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宋人释仲殊《荷花》:“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鸳鸯死后双魂化作并蒂莲,这就是真挚的爱情。
莲花之美,美在诗情画意。
莲花得天地之灵气,拥儒雅之神韵。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追寻莲花的诗情画意,或纵情咏叹,或挥毫泼墨,以无限的遐思、联想与寓意,盛赞莲花外形之绝美、灵魂之纯洁、品行之浩荡。
盛唐诗人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首诗勾画出一幅美妙的少女采莲图。莲叶与罗裙一样绿,莲花与脸庞一样红,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清代书法家铁宝书,游济南大明湖,见满湖绿影、万点荷红,书写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幅楹联,悬大明湖北岸薜荔楼上,银勾铁划的书法艺术,由高及低的数字对偶,为赏莲胜地平添了无穷魅力。
自古至今,画莲名家杰作层出不穷,如宋代佚名画家所画《出水芙蓉图》,明代陈志莲《荷鸳鸯图》,清代八大山人《墨荷图》,今人齐白石《秋荷》,石鲁的《荷趣》等名画,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描绘莲花冰清玉洁、天然淡泊的气息。著名山水大师张大千,一生画莲无数,曾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喻莲。在他的画作中多有藏于层层叶子中间的几朵白花,还题诗曰“人品谁如花浩荡,文心可比藕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