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最后一个军礼》读后感
马俊彪
读罢长篇报告文学《最后一个军礼》,使人禁不住地潸然泪下而感慨万千。
令人颇为感叹之处,是军人的四点“精神”:
张国福英勇善战的精神之魂
书中提到的“军营里的‘张第一’”、“江密峰战役中的小猛虎”、“千钧一发的勇猛、“湘西剿匪中的传奇人物”、“英雄的伟大壮举”等章节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张国福的勇敢,从最朴素的“报仇雪恨”到荣获全国“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无不说明了“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挑重担挑在肩”的博大胸襟。如果把张国福参加每一次战斗,比作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他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失败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共产党员的这把“刀”更加的锋利,那么勇敢地面对挫折、困难、失败的磨砺,则是张国福英勇善战的精神之魂。
张国福不怕牺牲的精神支柱
书中提到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沉着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不惧暴雨浓雾的轮番轰击”、“缺粮断水时刻”、“生死存亡时刻”、“爬回团部时刻”,读来无不令人肝肠寸断、荡气回肠啊!可令人不解的是,面对着如此强大的“联合国军”,面对着敌人陆、海、空立体式的攻势,张国福和他的战友们用那“不惧强大敌人,誓与无名高地共存亡”的冲天豪气,坚守345.6无名高地七天八夜,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
张国福没有在意,冲着这八名战士喊着:“你们谁是共产党员,都给我站出来!”八名战士里有三名是共产党员“呼”地站出来:“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产党员!”
张国福挥手摆了一下,操着沙哑的嗓音:“加上我和一排长,阵地上有五名共产党员。不客气地说,眼下正是考验我们共产党员的时刻到了!在这一生死存亡时刻,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别忘了,面对着的党旗,举起的右手,我们的誓词是什么,你们都清楚吧?”
一排长和三名共产党员异口同声地回答:“清楚!”
张国富福将手一挥,大声地喊着:“因为阵地上没有我们的党旗,那么我们就冲着祖国的方向,冲着首都北京,冲着中南海里的毛主席和党中央,我们重新向党宣誓!”
随后,张国富举起了右手,一排长和三名共产党员,随着张国富纷纷举起了右手。
张国富大声地说一句,四名党员也随着大喊一句:“……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张国福隐姓埋名的精神之力
书中的“远离光环的退伍转业兵”、“令人不解的火药工”、“三年生产困难的坚强者”、“柔情似水的‘好爸爸’”、“小平房里的主人公”、“儿女们眼中的‘怪老头儿’”等章节中,张国福用隐姓埋名的方式,远离部队放下赫赫战功。他为何这样做呢?他为何不伸手向党和人民要待遇、要荣誉呢?他为何隐姓埋名整整四十年而默默无闻呢?
听到张国福的话语,县委书记惊讶起来:“你只想当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这我就不明白了!那你出生入死地屡建奇功,为的是什么呀?”
张国福站起来,挥动着右手:“为的是我们劳苦大众都能过上好日子!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身边已经倒下了数不清的战友,他们再也感受不到新中国的阳光了。回过头来,我时时刻刻在想,与牺牲的战友们来比,我觉得自己今天能够活下来,那就是天大的幸福了。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都不在了,我压根儿就没有想借着牺牲战友们的光,在地方政府那里来享受高官厚禄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和共和国的胜利,那不是我张国富一个人的功劳。打开功劳簿时,我是一个特级战斗英雄。可合上功劳簿时,我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么?!所以,我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安排和照顾,但我不能接受这个‘特殊’。我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未来的生活。”
一席话,说的县委书记热泪盈眶!
张国福廉洁奉公的精神之源
书中的“大义灭亲的‘干爸爸'”、“侠肝义胆的‘张大侠’”、“神秘揭开后的老人”、“最后一个军礼的特殊战斗英雄”等章节,描述的是张国福坚守自己做人的尊严,追求一生的清白,追求一生的平淡。
张国福使劲地咽了一下唾沫,声音沙哑地说:“我只有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合上功劳簿,当一个脚踏实地的劳动者,这样才能对得起与我一起出生入死的、牺牲了的战友们,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啊!”紧接着,张国福轻轻地咳嗽了一声,用他那极为严肃的面孔,环视着他的老伴儿莲子,又环视着他的儿女们,慢慢地开口宣布了他的三条纪律:“既然你们都知道了我的身份,也知道了我这些年所作所为的目的,我必须向你们严明三条纪律:一是,从现在起,不许你们向外界透露我的身份;二是,不许借着我的名誉向上级组织讲条件、要待遇;三是,不许你们利用我这个‘身份’在外面大肆的‘炫耀’!”
为此,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最后一个军礼》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催人泪下、令人震撼的故事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本书与其他报告文学不同之处,作者将主人公张国福的内心世界描绘得合情合理,描述得特别感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现实感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