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一个人的新年

来源:绥化日报 2017-02-03 07:58:33 字体:

  墨凝

  几年没有和爷爷、奶奶见面的女儿,在新年临近的日子里,忽然懂人间真情般女儿哭了两次,女儿毕竟长大了,说想老家,想爷爷奶奶了。自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女儿现在能有这份情感,我们都感到十分难得,为了孩子的心愿,也为了那一份久违了的孝心,妻子只好领着女儿回乡下了。

  一直漂泊在外的我,实在无法脱身,只能一个人在外过新年。谁不希望一年到头,能从平常的忙忙碌碌中摆脱出来,有那么几天或片刻的安宁与团聚。可世界很大,我们无法圆满的事情还太多、太多。自从离家千里闯入黑河这片土地时,便与孤独结伴而行了。

  生活在缺少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城市,夹在钢筋水泥与人情冷暖的缝隙中,常感到是独自行走在大漠中——远处的驼铃声在响,所有的脚印瞬间就被风沙湮没,渴望的绿洲时远时近,希望海市蜃楼般使人迷茫。

  此时,老家古朴的风,时时吹进我的梦中。那在乡下过年,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饺子的情景总浮现在眼前。记得漂泊在外的一个年三十的晚上,听姜育恒那首的《一个人》,那忧伤低回的旋律,曾经让我泪如泉涌。

  在城里过年,总能让我想起平时想不起来的事情:父亲一生太辛苦、母亲太操劳,他们脸上挤满的皱纹,使我不忍凝视、不敢回忆。听着窗外的爆竹声,望着桌上比平时丰盛的菜肴,久久难以下筷,端起酒杯,心就酸了,泪不知不觉已流了下来。每当这时妻子都好意地数叨我——意思是过年了,高兴才好。可有时候人是能忍住悲伤和思念的,有时候是怎么也忍不住的。

  在外受到了委屈和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便想起了快乐的乡下老家。盛夏时节,蜂飞蝶舞,小园里新鲜蔬菜,那才叫绿色食品。不像城里菜市场上的东西,走了自然的原滋原味——该苦的不苦,该甜的不甜,什么东西都淡淡的一个味儿。打开窗子,坐在炕上叫一声女儿的乳名,去园子里摘几个青辣椒!女儿应声,爬过矮矮的栅栏门,到园子里,看看东边的茄子,瞧瞧西边的红柿子,早把要做的事情忘到了脑后。这时最馋人的就是家中自酿的大酱,精选的优质黄豆,纯净的压井水,香喷喷的那才开胃口,是给肥肉也不换的。

  虽然结婚后分了家,但在父母面前,我依然是长不大的孩子,常不走院门,跨过土墙,进父母家的第一步就是打开碗橱,看见什么好吃的,总要狼吞虎咽一番,即使吃过饭也是如此,母亲做的饭菜就是香!

  乡下的日子就是这样无忧无虑、有滋有味地过,最热闹的时候算是新年了。二叔,三婶老早就把大红纸和五彩纸送过来,我便忙着写对联与标语。毛笔字虽然没有写过,但父老乡亲相信你,写好写坏都没挑的。写来也高兴,写一幅他们便点头称好,老实厚道的邻里乡亲此时只是憨憨的一句话:是过年的吉利话就中,没挑的!

  孩子们蹦蹦跳跳,拎着自制的灯笼满街撒欢地跑;家家都贴上吉祥如意的年画,打扫一新;年轻人东家西家地串门玩扑克,年长的笑呵呵地提醒孩子们悠着点玩,别累着;伴随着鼓乐声,大秧歌扭进了小院。处处呈现出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热闹祥和的乡下现年!

  正月里,人们掐着指头,翻着日历,估摸着今年雨水是大是小,思虑着春种的细节,哪块地该送肥了,哪条河坝该修了,又开始了新的盘算。生活正是这样,快乐毕竟是暂短的,生活才是长久的。

  一个人在外过新年,想起我遥远的小村,父亲在老家院中立起的灯笼杆是村里最高的,走在村外能看见灯笼杆上高高升起的红灯笼,红灯笼照耀着不眠的冬夜,告诉你回家的路。在新年的夜里,在烟花与鞭炮声中,我仿佛又看见了那盏红灯笼,那盏象征着五谷丰登的红灯笼,象征着节日与团圆的红灯笼,一直暖暖地亮在我心灵的深处。

编辑:刘聪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