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遵义 充满红色魅力之城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2016-10-20 19:12:01 字体:

  秋日正午,遵义城头的绵绵细雨难挡参观者的热情,湿滑的路面没有迟滞追寻者的脚步,如织的人流里,我急切地寻觅着——是怎样一个场所让中国革命在这里完成了历史转折。

  巍巍夺目高墙,大门垂垂,毛泽东主席为革命圣地题写的唯一匾额——“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非常醒目地镶嵌在门楣上,让这里充满了庄严的气场。直觉告诉我,那决定中国命运的转折就发生在这里。匾下,人们抬头凝望,一双双眸子中浸满滚烫的晶莹,话语凝噎中崇敬之情在胸中涌起滚滚热浪。走进院内,在东南角处的一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就是当年会议的旧址。根根廊柱,墙缝白白,砖面灰黑,俨然重重叠叠的典籍。是它们托起了岁月,铸成了中国革命厚重的历史。

  思绪潮涌间,历史逼面而来,生动而清晰。

  1934年12月,阴风怒号的湘江边。反动派张开豺狼般的利齿,妄图一举咬断革命者的头颅,将工农红军消灭在湘江边。斧头、镰刀旗帜下聚集的战士,砸烂邪恶,荡平妖孽,将赤色的旗帜插遍神州的每一寸土地是他们与黑暗抗争的目的。一时间,反动派的疯狂围剿,湘江血流成河,共产党人的躯体横陈旷野。面对血雨腥风,共产主义信念滋养的生命怎能退缩,他们揩干血迹,顽强地为中央军委纵队开出一条生路。蒋介石的阴谋灰飞烟灭,革命的火种落进遵义,燎原全国。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共产党人就是在这个院落里,就是在这个小楼上,思想电火雷石,他们与错误路线激烈地交锋、碰撞,毛泽东用他的雄才睿智,给求索中的人们一巨大启迪,左倾路线的错误宣告终止,他们挽狂澜于即倒,扶伟业于将倾,巨手推幕导演了四渡赤水等军事奇迹,此前阴云笼罩的革命形势,伴随着拨正的航船显露出曙光,处于战略转移的红军由此拉开播撒革命火种的长征伟业。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城里完成了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伟大尝试。

  漫步北面展览馆,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文字浓缩了那段光辉的历史。邓小平、陈云、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们共同演绎了在这里发生的风云际会。张露萍、许晓轩、陈然等一个个名字交替在息峰集中营和红色圣地出现。虽然处境不同,遭遇各异,但共产党人面对苦难和挫折表现出的忠诚、信念、激情是一致的。信念如磐石,理想薄云天。

  我们只是重走长征一段路,生活在现代和谐幸福社会里的我们希望通过再次抚摸那些刻骨铭心的岁月,汲取营养,寻找力量,继承实事求是的伟大品德,使社会主义的中国航船不偏向,把稳舵。我们更希望让历史告诉未来,祝愿赤色的神州永不变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更快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一日的参观,使我更加坚信,建立97周年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挫折中奋起,在灾难中新生,深得华夏儿女的拥戴,就在于她从不固步自封,勇于革除自己身上的积弊,执著追求信仰和真理,并始终充满活力。

  走出展览馆,已经雨后初霁,遵义苍山滴翠,转折之城散发出她永远的魅力。

编辑:王晨昊

绥化新闻网©